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能源资源价格改革序幕拉开 天然气“价改”进入攻坚期
来源:经济参考报  更新时间:2009/11/18 11:09:36   
>> 相关新闻链接
·俞正声:社会建设要探索协商求同机制 ·节能照明行业发展迎来新机遇
·我国又出现8种新职业 ·“死刑犯”获国家赔偿折射积极意义
·国土部官员建议以税收抑制房价 ·国土部直指地王 大城市单块住宅地出让禁超300亩
·国土资源部官员:开发商囤地治理办法将出台 ·2011年起全国统一使用新版普通发票
·约50个中央部门接受2009年度预算执行审计 ·环保部:今年未批复环评审批项目47个 涉及投资20

 聚焦 2 价格改革为何只见涨价不见改革?

    从以往多次价格调整经验来看,但凡提到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公众第一反应便是对涨价的担忧。为什么在公众眼中,价格改革就等同于涨价?

    “将价格改革等同于涨价,这是公众的误解。” 中国社科院财政贸易经济研究所价格室主任温桂芳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说,改革与提价不能混为一谈,既不能以调代改,也不能只调不改。而公众之所以产生误解,主要是因为某些垄断利益集团的自私运作。

    温桂芳指出,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改革不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使其能够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但目前“成本+利润”的定价机制再加上公用事业领域垄断的现状,使得公用事业企业提出定调价要求时,往往从部门、行业的利益出发,向政府提出过分或不合理的要求,甚至采取多报成本支出的办法来达到提高价格的目的。因此,所谓政府定价往往演变成企业与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之间的讨价还价,结果是成本涨多少,价格就提多少。

    但事实上,企业提供的成本信息到底是不是真实的,一直是公众的怀疑和担心所在,也成为多场涨价听证会上公众代表质疑的焦点。今年7月20日,甘肃省物价局就兰州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召开听证会,有关部门提出两种方案,一是上涨0.3元/立方米,二是上涨0.4元/立方米。

    “这根本不是涨与不涨的判断题,纯粹是涨多少的选择题。”听证代表、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何文盛会后无奈地说。而近年来,类似的“听涨会”陆续在许多城市不断上演。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教授在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认为,虽然听证会代表了一种进步,对企业也形成一种压力。“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是,企业给予的成本信息时常是不透明、不合理的。虽然有一些亏损严重的企业确实有调价的需要,但也不排除某些企业存在浑水摸鱼的情况。”许光建说。

    “除了成本不透明之外,以单个企业的实际成本作为定价依据,也是缺乏科学性的。另外,更重要的是,即使成本真的提高了,由于垄断的存在,企业有没有责任去降低成本也是一个问题。”温桂芳解释道,一般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出于追寻利润的天然动机必然会努力降低成本。而垄断的天然优势则使得企业这种动机大大减弱,继而产生了成本上涨、价格就要跟着上涨的局面,而不太可能在企业内部消化。

    对此,专家建议,公用事业市场化转轨,应建立有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同参加的价格协调机制。通过共同谈判、协调,按成本加合理利润的原则,这样既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消费者的应有权益,又能保障生产者开展正常经营的积极性,防止有的企业滥用市场垄断力量来谋取高额利润。



责任编辑:cprpu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