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中医院姓“中”?
“临床疗效是中医院的生命线”
如何让中医院姓“中”,全国中医院院长一直在探索。他们认为,“临床疗效是中医院的生命线,而突破口在重点专科。”
那么谁来保障中医院的生命线呢?与会院长们都一致呼吁全力培养名中医。
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指出,培养名中医要注重中医传承,打破知识壁垒,造就中医大家。
“但是,现在中医传承中存在两个瓶颈,即无法将个人知识充分转化为组织知识,名老中医的隐性知识未能充分显性化。”江苏省常州市中医院院长张琪说。
因此,引进知识管理来解决传承中遇到的问题成为两位管理者共同的选择。她们建议抓好“名医工作室”的传承作用,建设共享文化,借助信息手段,比如网上虚拟社区 、名医经验诊疗数据库等,建设知识管理系列平台,实现中医传承工具多元化。
“名医工作室和名医工作站是目前最好的中医师承模式。”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石学敏认为,近年来中医师承工作颇有成绩,对于中医重点、经典著作的学习和挖掘程度大大加深,中医的学科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此外,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突破口在于重点专科。“专科专病建设已成为中医院建设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杭州市中医院院长杨勇说。
据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主任崔咏梅介绍,2008年654个专科建设单位,围绕122个主攻病种梳理出了1600余份诊疗方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院长郑锦非常重视专科建设。她说:“这有利于中医院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该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重点研究恶性肿瘤、骨退行性病变的基地。
“中医药特色优势不仅仅体现在医疗服务上,更体现在治未病上。建议国家建设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网络。”浙江省中医院院长宋康说。
那么,管理层将在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上扮演什么角色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许志仁说,若公立中医院没有中医药特色优势,那么就没有政府项目、资金的支持。具体工作则要探索建立监管制度,实行目标管理,把实现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的要求制定成具体且可量化的内容,分解到各部门和个人的目标中。记者 姜赟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