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选择:有坚持,也有改变
在这场号称“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面前,遍布珠三角地区的外向型企业尤其是传统的“三来一补”企业受冲击明显,一些企业因订单骤降不支倒下,但也有许多安然度过困难恢复生机。
柏迪制衣是增城市一家中等规模的牛仔裤加工企业,靠为国内外一些知名品牌代工赚取加工费,是珠三角众多同类企业中的一员。增城――这个广州下辖的县级市,其服装来料加工行业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像柏迪这种规模的企业,多达3000余家。
金融危机爆发后,柏迪制衣的订单量在一个月内骤降了80%,让企业措手不及。“员工没事可做是最头疼的问题,计件提成没有了,收入就下降,很多员工提出离职申请。”总经理钟启云回忆起那段时光仍然感慨,“但我估计经济肯定有复苏的一天,不管怎么样先扛两三个月再说,只要危机不超过半年企业暂时还不会有麻烦。”
钟启云说,在那段时间里,生产线一条也没有停,而是让工人轮休,除了按期支付员工的基本工资外,企业还组织他们到周边景点旅游过两次,目的只有一个――留住人,等待形势好转。
“人是最难找的,企业还要发展,裁员不是办法。”他说。
事实也如同他当初的预期,在最困难的2009年1月过去后,这家企业的订单开始逐月回升。如果以2008年6月为基准,今年3月订单恢复到50%左右,7月恢复到80%,而目前已经基本持平。
但唯一与危机前不同的是,今天已经很难用“外向型企业”来形容柏迪制衣。“我们的订单量在这一年发生了逆转”,钟启云坦率地告诉记者,“危机爆发前出口订单占70%,内销占30%,现在还是‘三七开’,但是完全颠倒过来了。”
如果说柏迪制衣经历了一番“险象环生”,颇有些“硬扛下来”的味道的话,位于佛山的昭信集团则是依靠产品转型“有惊无险”地走出困境。
昭信集团成立于改革开放之初,曾经是一家以出口鞋类产品著称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但发展至今,它的旗下也只剩下一家鞋厂了,恰恰是在金融危机刚刚爆发的时候,集团“果断”关闭了另一家效益不佳的鞋厂。
“订单降得厉害,索性把它关掉了,这一家的情况还好些。”集团副总经理万小承说。
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是因为金融危机爆发前不久,昭信集团的主营业务已经转移到生产LED照明产品上,而这源于企业近几年生产灯具的技术积淀。
万小承回忆说,金融危机影响来临时,公司LED产品出口也有所下降,但是因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很高,之前和日本一家大公司签订了战略同盟,所以在今年初,日本市场稍一回暖,那家大公司的订单就统统给了他们。
外贸企业的生生不息支撑了珠三角经济过去30年的蓬勃发展。在危机面前,有的企业选择了坚持,有的选择了改变,但目的相同――发展下去。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