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唯GDP论英雄"将成历史 干部考核评价新模式将启动
来源:人民日报  更新时间:2009/11/3 10:05:46   
>> 相关新闻链接
·专家:确保铁矿石自给率50%以上 努力打破国际垄断 ·我国将加快煤炭企业并购重组
·从交通到建筑、能源:专家描绘中国低碳经济“路 ·房贷利率七折优惠或被叫停
·政策解读:禁止发放无指定用途个人贷款 ·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细则年底出齐
·工信部:加快“两化”融合培育新增长点 ·统计局首次发布:私营单位2008年平均工资17071元
·明年起 三种情况车祸抢救费可用救助基金垫付 ·政策解读:娱乐场所不得自行招用保安

   编辑点评:

    为什么有些干部“不怕群众不满,就怕上级翻脸”?干部评价决定权来源过于单一且集中在上级领导手里,是不可回避的现实原因。适当提高“群众满意度”的权重,运用“民意”指挥棒,引导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强化为人民服务意识,真心诚意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是近年来各地探索经验的总结,也是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大势所趋。

    强化结果运用:

    通过考核激励约束干部

    考核结果的运用,直接关系考核效果。

    新考核办法要求,对干部考核应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坚持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

    作为试点地区,天津市在试点过程中增加了“完成重点任务情况”的考核,重点考核领导班子在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中的表现和实际成效,并把年度考核工作与其他工作有机结合,如与加强重点工程项目和重点工作的跟踪考察结合起来,与听取纪检监察部门的意见和巡视组巡视结合起来,与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工作结合起来。同时,还注重与上一年度考核情况进行比较,注重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中央的要求看,就是要充分发挥考核的积极作用,着力形成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正确用人导向。同时,对不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办事,急功近利、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不负责任、不讲原则、怕得罪人,以及完成约束性指标方面发生问题的,要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督促整改。对群众意见较大、不胜任现职岗位的,要及时进行组织调整。对因工作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依纪处理。

    只有将考核的结果和官员的奖与罚、贬与升密切联系起来,才能让干部对考核真正重视起来,才能让考核的目的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把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    

    相关阅读:

    江西省在试点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运用责任制考核成果。一是考核成果作为评定考核等次的重要内容。对被考核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出现大的问题,“评先”将实行一票否决制,使责任制考核与干部使用有机结合。二是省委常委会和省委主要领导多次听取考核情况汇报。三是把考核成果作为领导干部业绩评定、选拔任用、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根据考核情况,省委对省直单位4名党政正职、区市2名副职进行了调整,还对几名领导班子成员进行诫勉谈话。一名被考核单位的主要领导深有感触地说:“省委将责任制检查考核与年度工作考核结合进行,使自己深感‘一把手’肩上责任重大,必须始终不忘‘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编辑点评:

    长期以来,存在着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脱节现象,并由此导致干部考核流于形式。特别是在年度考核中往往除个别被评为不称职外,存在主要领导年年评优、一般干部轮流坐庄、其他人员千篇一律为称职的考核结果。那些不称职的干部难以通过考核评价机制界定出来,考核结果难以作为干部奖惩和升降的依据,制约了考核工作激励作用的发挥,也影响了干部群众参与考核的积极性。这次中央出台的《意见》提出要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抓住了关键环节,有利于解决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脱节的问题。(记者 董宏君)

 

 


 



责任编辑:cprpu
上一页 [1] [2] [3] [4]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