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潘清、杨毅沉
伴随华谊兄弟等第三批创业板公司15日集中申购,短短20天时间里已有28家创业板公司实施IPO(首次公开发行)。
作为中国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步骤,创业板正渐行渐近。然而,偏高的发行市盈率、与中小板的同质化倾向……起步之初的创业板有着不小的隐忧。
“翻版”中小板:存在意义何在?
经过长达十多年的孕育,创业板已进入分娩过程。自一个月前首批7家创业板公司首发申请获得通过,截至10月12日创业板累计上会企业32家,其中29家获得通过。目前,除华谊嘉信尚未确定发行日期外,其余公司均已进行网上网下申购。
对于创业板,许多市场人士都有期待。但是,从前三批申购的创业板公司来看,起步之初的创业板存在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
在已完成申购的创业板公司中,不乏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智能机械、服务外包、休闲娱乐等新兴朝阳产业。但与此同时,仍有部分公司所属行业已经明显处于成熟状态,如吉峰农机所处的农业机械行业、西安宝德所处的钻井机械行业等。与主板相似的行业分布,使得创业板难以体现吸纳创新型公司的特点。
事实上,9月18日首批7家创业板企业过会时,就曾因其财务指标均已达到主板上市标准而引发争议。一些业内人士质疑,如果行业分布、财务指标都与主板相近,创业板是否会变成中小板的“翻版”,从而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高价发行:被压缩的投资空间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以来,高价发行成为本轮IPO重启的重要特征,创业板也不例外。
来自宏源证券研究所的统计显示,第一、二批申购的19家创业板公司平均摊薄市盈率高达51.36倍,明显高于本轮IPO周期下中小板38.83倍的发行市盈率。以2008年业绩测算,截至10月12日全部A股市盈率为25.48倍,中小板市盈率为40.28倍。中小板一级市场较二级市场折价过低,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创业板过高的一级市场市盈率。
“过高的发行市盈率,实际上是对创业板投资价值空间的压缩。这也令创业板公司上市后面临较大的‘破发’风险。”上海天相投资咨询公司策略分析师仇彦英说。
从成长性的角度,也可以印证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统计显示,28家过会创业板公司2008年利润总额较上年的整体增长率为37.4%,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整体增长率为38.24%。而本轮IPO周期下中小板公司利润总额和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整体增长率分别为17.85%和14.59%。创业板增长率约为中小板的2倍。但仅38.24%的增长,并不足以支持创业板高企的51.36倍发行市盈率。
高风险:投资者应谨慎对之
实际上,除了行业分布、成长性和发行价格,首批创业板公司还暴露出了不少问题。特别是高市盈率发行使得实际募资总额远超拟筹资规模,多余募集资金如何管理无疑也是创业板的隐忧所在。
东兴证券研究所所长银国宏表示,在市场化发行的背景下,创业板新股定价包含了很大的一级市场风险因素。纵观成熟资本市场,参与一级市场投资本身就有相当大的风险,而创业板由于吸纳的主要是成长性企业,其投资风险更甚于主板。以中国中冶为例,其H股在香港上市首日即告破发,充分体现出了这一点。
与主板公司相比,创业板公司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特有的风险。由于一般处于发展初期,创业板公司能否继续存在或发展仍有变数。经营历史较短,规模较小,经营稳定性相对较低,抵抗市场风险和行业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
此外,虽然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发展潜力可能巨大,但新技术的先进性与可靠性、新模式的适用面与成熟度、新行业的市场容量与成长空间等都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投资者对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高成长的预期并不一定会实现,风险较主板更大。
更为重要的是,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退市制度设计较主板市场更为严格,创业板有“直接退市”的规定,会导致最后接手的投资者血本无归。由于创业板公司经营历史较短,规模较小,抵抗市场风险和行业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股价可能会由于公司业绩的变动而大幅波动。同时,由于公司流通股本较少,盲目炒作会加大股价波动,也相对容易被操纵。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在高价发行已经成为市场行为后,投资者更应冷静、理智、谨慎地对待创业板新股。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