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送别俩孩子 危险品务必收好!
孩子好奇心强烈,家长须谨记“六个不要”杜绝隐患
■在省儿童医院,经常有因误服危险品接受治疗的孩子。(医院供图)
■本报于4月16日报道的一岁两个月幼儿误食高锰酸钾事件。
■本报于4月23日报道的11个月大女婴误吞耳坠事件。
□本报首席记者 南开宇 李惺
日前,本报《幼儿误喝高锰酸钾 警车开道紧急送医》一稿引起许多家长关注。记者调查发现,生活中这样的事例时有发生,而省儿童医院在最近一周内就收治了三起误食危险品患儿。其中,一家人为杀虫,准备了杀虫剂磷化铝,投放次日,妈妈和两个孩子便出现腹痛、呕吐、乏力等症。虽经紧急送医,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还是失去了生命,一个6岁,另一个仅3岁。悲剧发生后,省儿童医院医生写下这样的文字:“虫子死了,两个孩子也没了!”让人心如刀绞的是,这些事不可避免吗?请将文章转发给更多人,也请您回家看看,你家中的危险品收好了吗?
杀虫剂放入粮仓 两个孩子的生命没了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有些虫子开始蠢蠢欲动,如果杀虫不慎,可能毁掉家庭的幸福。
用农药拌花生、玉米、小麦来消灭害虫或老鼠,用杀虫剂熏杀粮食中的小虫,都是农民习以为常的做法。但这样的操作一旦大意,就会危及生命。前几天,老李发现东屋的粮食生了小虫子,就把磷化铝放入了粮仓内。而和粮仓相隔3个房间最西边的屋子,就住着一家三口。次日早晨起床时,妈妈出现腹痛、呕吐、乏力等症状。同时,家人发现,6岁的女孩已经生命垂危。一家人意识到出事了,紧急赶往医院,可在就诊途中,6岁孩子就永远的离开了亲人。3岁的小儿子一直在呕吐,在当地医院就诊时,就出现了休克表现。
4月21日14时45分,这名3岁孩子紧急转到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一科。到院时,患儿已经出现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损害。全院多个科室多名专家展开持续抢救。大家都在期盼着奇迹能够出现。然而4月24日,记者却收到消息:孩子已于4月23日凌晨4时23分离开人世。一个家庭,三人中毒,最终,难以挽回的是两个孩子的生命。
一周内 收治三例药物中毒患儿
徐梅先,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一科主任。据徐医生介绍,磷化铝是一种对人、虫都呈高毒的杀虫剂,每克磷化铝片剂能产生大约0.8克磷化氢气体。当空气中磷化氢气体的浓度超过0.3ml/m3时,就会对人体造成毒害,吸入0.14毫克就可以致人死亡,且无特效解毒剂,对常规抗休克、抗心衰、血管活性药物反应不佳,死亡率非常高。
虽然大家全力救治,最终还是没能挽回孩子的生命。两个孩子失去生命,让徐医生等人心如刀绞。随后,徐医生写下一段文字:“痛哉!虫子死了,两个孩子也没了!心如刀绞的是这些不可避免吗?是无知还是大意?”
记者得知,在最近一周时间里,河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就收治了三例药物中毒的患儿。其中一例是误服了农药拌的花生;一例是误喝了矿泉水瓶里的农药;还有就是前面说的磷化铝吸入中毒。
在该院接诊的患儿中。一名2岁小女孩,因为烦躁不安、站立不稳被父母送来医院。父母着急又纳闷,孩子为何突然出现这样的症状?经过仔细询问,医生发现,原来孩子在2小时前,曾拿着外祖母的镇静类药物“氯硝西泮”玩耍,家长没有在意。医生分析也许孩子是误服了药物。来到医院时,孩子情绪烦躁、精神恍惚,走路不稳,肌力、肌张力降低,全身无力,软如“面条”,手都抬不起来。入院后,医生为女孩进行了洗胃、促醒、补液等综合治疗。通过血液毒物分析,果然检出“氯硝西泮”成分,好在孩子的肝肾功能没有明显异常。住院治疗2天后恢复正常。
另一名1岁10个月的男孩,因为烦躁、哭闹、脸色很红而来到医院就医。原来,孩子在1个小时前将祖母的降压药“尼群地平”,当做是“糖豆”误服。之后出现了脸色红、呕吐、烦躁等症状,血压降低,心率变快。入院后,医生给其洗胃、能量合剂、补液等综合治疗,2天后孩子恢复正常。
孩子好奇心强烈 请把家中危险品收好
不仅是省儿童医院。近日,本报曾连续刊发了几篇类似文章,《幼儿误喝高锰酸钾 警车开道紧急送医》《又见家长粗心 11个月大女婴吞耳坠》……
在本报此前报道的《幼儿误喝高锰酸钾 警车开道紧急送医》文章中。这名一岁两个月的男孩趁妈妈在厨房做饭,自己踩着小板凳把鱼缸上的高锰酸钾拿了下来。孩子以为这是好吃的,就倒进了自己的嘴里。直到爸爸妈妈看到儿子嘴唇发紫,才赶紧带孩子到市人民医院就医。经过急诊洗胃处理,孩子已无大碍,观察无异常后顺利出院。
据徐梅先介绍,婴幼儿处于好动的年龄,但辨别能力差,不能分辨哪些是食物,哪些是危险品。如今二孩家庭越来越多,而这段日子,孩子们都在家上网课,有时家长顾了老大,顾不上老二,很可能会忽视一些生活中的细节,比如没把家中药品收好,如果再加上看管疏忽,年幼的孩子很可能好奇的当“好吃的糖果”放进嘴里,发生误服。“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强烈,且自控能力差,常常会误食或误用有毒有害物质,进而发生危险。”徐医生说。
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儿科大主任胡民表示,市人民医院也有过幼儿误喝降压药等类似误食危险品的许多接诊纪录,此种情况还是要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儿童误食危险品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同时将误食的产品以及产品包装一起送至医院,方便医生根据误喝产品的性状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
记者从省儿童医院获悉,该院重症医学科每年收治的意外伤害患儿多达五六十例。包括误服药物、农药中毒、煤气中毒、溺水、电击伤、气管异物等,另外现在二胎或多胎家庭较普遍,医院也经常收到大孩子喂食小孩子导致意外发生的病例,比如:4岁的老大给8个月的弟弟喂瓜子,导致气管异物、窒息;3岁的宝宝给4个月的妹妹喂润滑剂(缝纫机油),导致吸入性类脂质肺炎等等。有的抢救无效死亡,有的导致终生残疾,给孩子和家庭造成沉重的打击。专家直言:婴幼儿好动,辨别能力差,请一定把家中的危险品收好!
安全无小事
“六个不要”记心间
这么多触目惊心的案例,可能会给一些家长以警示,家中有幼儿的家庭,家长最好回家好好检查一下,看看自家有没有危险品没有收好。对此,相关专家提醒广大家长以下“六个不要”,还请家长们牢记:
1.不要把药物、农药、锐器等危险品放在孩子能够拿得到的地方;
2.不要给咀嚼功能不健全的孩子吃固体食物或者坚果等;
3.不要在孩子哭闹时喂食,更不要在追逐玩耍时给孩子喂食;
4.不要让孩子玩电池、磁力珠等,防止误食;
5.不要让孩子接触锐器,不拿棍棒等物品打闹追逐;
6.不要使用剧毒农药,比如百草枯、磷化铝等,更不要把农药等危险品装到饮料瓶中。
安全无小事,需防范于未然,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需要家长们增强安全意识,才能让孩子轻松愉快地度过好奇、懵懂的童年时光。生活中,您是否经历过类似的揪心?又是怎么应对的?欢迎您拨打本报24小时新闻热线:96399,将发生在身边的类似情况告诉我们,我们更希望您能把好的建议告诉大家,让更多家庭和孩子避免危险。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