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巴菲特:如果19岁没看这本书,我的人生会截然不同
来源:笔记侠 更新时间:2019/5/12 0:16:43   
>> 相关新闻链接

有人说,阶层固化,是从相信“读书无用论”开始的。也有人说,那些越是心怀梦想的人,越会把读书当作人生大事。

当我们还在感慨中国人每年读书少时,或许,在成长中的80后、90后已经证明:终身学习不再是一种高贵的可选项,而是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可逃避的必然选项。

那么,互联网时代,我们怎样高效读书?来看看这5种高效阅读方法吧。

你在哪一刻,

感受到了知识改变命运?

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你在哪一刻,感受到了知识改变命运?”

巴菲特曾说,如果自己19岁那年没有看《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那么整个人生轨迹会截然不同。

马云也说:“我第一次高考失败后做临工,在义乌火车站买了本路遥的《人生》,看人家一次没考上大学再考,而我没考上就去踩三轮车,我决定第二年再考。直到第三年,我终于考上了。我特别感谢路遥。”

雷军也认为:“一本书、一个人改变了我一辈子,使得我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想建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这本书名叫《硅谷之火》。

当然,这样的时刻还有很多,所以比尔•盖茨认为:所有的成功者都是阅读者,所有的领导者都是阅读者!

1.阅读通往未来

(1)靠阅读量寻找继任者

虽然86岁的巴菲特仍然在哈撒韦的董事席上坐镇,但外界普遍认为,托德•康布斯和特德•韦施勒是他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所物色的“潜在接班人”。

“(我之所以挑选他们)因为他们是我能找到唯二两个阅读量跟我一样多的人。”最近在接受雅虎金融的采访时,巴菲特笑着回答道。

巴菲特是一个醒着的80%时间都花在阅读与思考上的人,他的老搭档查理芒格,更是一个“长了两条腿的书”。

而作为各自掌管着100亿美元资产的“首席打工仔”,托德•康布斯坦言“我每天大约七八点起床,然后一直阅读到晚上七八点。在我回到家后,我还会在床前再读一两个小时。”

而韦施勒在这方面同样也是书虫,“每天我会花大部分的时间在阅读之上。其中大概一半的阅读都是随机的,例如报纸或者是行业期刊等。”

巴菲特并没有什么点石成金的秘诀,他只是通过枯燥、甚至孤独的阅读,达到了现在的高度。

所以当他在为自己挑选后继者时,选择了他所能找到的仅有的两个阅读量跟他一样多的人。

(2)追着班长读书,追出了中国合伙人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新东方的“三驾马车”身上。大学四年,俞敏洪在北大读了800多本书,王强更极端,读了1500多本书。

这来源于俞敏洪初入北大时,跟在班长王强后面逛书店。

他学着王强,将生活费一分为二,一半用来吃饭,一半用来买书,饭票吃完了就抢对方的饭票。每周六、周日逛书店,王强买什么,俞敏洪就买什么。

所以俞敏洪总是在演讲中强调读书的重要:“我告诉同学们,你们想创业,真正想厚积薄发的积蓄力量,不读书是不行的。

新东方有一句话: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没读过书,怎么会有思想?怎么能有多个视角考虑问题?怎么能有创新意识?能够知道要仰望星空?

(3)海尔:日清工作法

中国第一套来源于企业实践并大获成功的本土化管理模式,也是阅读与思考的产物。

海尔自1991年开始奉行日清工作法,即每人每天对每件事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和清理,目的是“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这是海尔集团最重要的员工行为准则,这是中国影响最大、最成功的优秀员工思维理念。

溯其渊源,张瑞敏在读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时,受到的最大冲击来自一句话:“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发生。”

他对这句话很费解,细细琢磨并联系海尔实际,张瑞敏体会出:与当时轰轰烈烈、激动人心的誓师大会相比,这种“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工作方式,才能真正将每项工作的目标落实到每人、每天,反而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的氛围。

2.爱阅读的人有多可怕?

我们看到那些越是心怀梦想的人,越把读书当作人生大事。原因很简单,爱阅读的人虽然形单影只,却从来不单枪匹马,他们胸中自有百万雄兵。

很多人认为商场如战场,要去学军校管理,要去学行军作战,而阅读的人脑中存着《孙子兵法》的运筹帷幄、《战国策》的阴谋诡计、克劳塞维茨的兵法谋略。

无论是融资还是市场营销,真正的指挥官从来不去攻打与此次战役无关的堡垒。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意味着在商业竞争中,最好的策略是通过谋略取胜,其次是通过核心技术制胜,再次是通过结成联盟的方式取胜,最下策则是打价格战。

同时,阅读的人思维速度快,逻辑清晰,一针见血,在分析问题和辨明是非方面,更容易成为意见领袖和众人焦点,能言善辩的前提是博闻强识。

相反,那些不阅读的人则更加人云亦云,思维套路,不仅容易陷入混乱,而且还会情绪失控。

究其原因,因为阅读的人有很多老师。

这些老师并不只是你考了什么学校,或者进入哪家公司遇到的人,而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才华横溢、深思熟虑的人。

当一个人只能触摸到前后左右的方寸之地,他的收获永远无助于他跳出眼前困境,超越混乱。因为这一维度的问题,永远需要更高维度的方法才能解决。

当下我们几乎所有的智慧都以书籍的形态保存,爱阅读的人轻而易举地享用这份宝藏,甚至占为己有。

比如北宋开国宰相赵普所谓的“半部《论语》治天下”。

比如毛泽东思想打造了任正非,任正非又用毛泽东思想打造出“华为模式”。

又比如贝佐斯和亚马逊的故事也可以用三本书来概括:《长日将尽》让他下决心从华尔街离职创办亚马逊;《从优秀到卓越》让他意识到飞轮效应,从而重塑亚马逊的物流系统,让亚马逊的零售业务坚不可摧;《创新者的窘境》让他主动颠覆自己,从零售公司变成提供互联网服务的超级公司。

既然阅读给我们带来这么多财富,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无以为继?或者说,为什么阅读,还是件难事?

3.好好阅读,到底有多难?

(1)没时间、没精力

职场生活的一大特点就是消耗,忙碌地输出自己的时间与精力,直至精疲力竭。

一个人总是下意识在自己的精力分配中寻求平衡。

工作压力越大,对未来的期望越高,就需要投入学习中。但是,学习也需要时间与精力,甚至投入的强度丝毫不低于工作强度。

也就是说,你想看书,报了学习班,买了网络课,但是没有精力去认真听讲、耐心看回放,甚至没有时间读完一本书。

(2) 看不下去

你有多少次拿起一本书,却半途而废?买书多,读书少,甚至宁可刷朋友圈千遍,也不看书一遍?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认为:买了一本书,就像是买了一项资产,和你付钱买衣服或家具是一样的。但是就一本书来说,付钱购买的动作却不过是真正拥有这本书的前奏而已。

要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必须把这本书变成你的一部分才行,而要让你成为书的一部分的最好方法,就是要去写下来。

(3) 看不懂、记不住

嗯,要进行阅读真的是困难重重……

互联网时代的阅读法

有人说,阶层固化,是从相信“读书无用论”开始的。其实当你还在为阅读犹豫不决的时候,已经有越来越多人加入了阅读的行列。

根据当当发布的【2018年中国图书阅读报告】显示: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18310.8元,增加到2017年的25974元。

大众在温饱型、服务型和实现型三类需求上发生结构性变化,人们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消费满足。

同时,知识焦虑等社会现象带动消费心理发生变化,让大众开始愿意为精神消费买单。

截至2017年末,中国网络零售B2C市场图书出版物交易规模达到301.3亿元,增速达到34.4%,线上图书销售显著提升。

同时,在全民阅读的氛围之下,实体书店销售逐渐升温,也为整体市场增长做出7.7%的贡献。

截止2018年当当注册用户2.7亿,年活跃用户4000万以上,在纸质图书阅读数据中,30岁以下读者比例达到52.3%。

这意味着纸质图书读者没有随着移动化时代的到来而老去,90后甚至95后,同样重视书香的熏陶。

当我们还在感慨中国人每年读书少时,或许,在成长中的80后、90后已经证明,终身学习不再是一种高贵的可选项,而是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可逃避的必然选项。

随着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以及工作的持续输出,我们对阅读的需求前所未有的膨胀,不读书,似乎就在坐以待毙。

那么,互联网时代,我们怎样高效读书?来看看这互联网时代的5种高效阅读方法吧。

1.如何阅读

(1)多本书主题阅读

高效阅读方法之一:

要学习一个知识领域,请专家推荐,选择五本相互匹配的书,从综述到深度,然后至少读两遍,即快速通读和重点精读,且最好在三个月到六月里完成这个阅读过程。

发现多本书的主题阅读是快速掌握知识的关键技巧,尤其发现综述书和普及书的价值。

过去我们可能低估了两类书,一是综述,二是普及书。

大家往往习惯强调读原著的重要性,但现在知识体系越来越庞大复杂,综述可帮我们掌握知识的脉络。

而简单清晰的普及版图书,甚至是图解版,反而可以帮我们加深理解。

(2)同一本书反复阅读

高效阅读方法之二:

在做一个项目期间,选择一本书当伴随阅读,持续地随手翻阅,读五遍、十遍甚至更多遍。

这种读法也可以叫做“伴随性阅读”,就跟有的人在工作时,同一首歌反复播放一样,这本书就成为伴随性的背景音。

选画面性强的书做“背景音”,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好选择形象思维的书,比如小说或游记,这样你的经历会和故事情节和旅游景点自然地结合起来,形成联想和对照。

尽量不要寻找概念性过强的书,也不要选择跟项目内容直接相关的书。

比如,你去法国旅行的时候可以带一本林达的《带一本书去巴黎》,随着作者游览法国的各个景点,并分享他的深度思考。(今日凌晨,法国巴黎圣母院大火,教堂尖顶倒塌,预计修缮时间8-10年,期间不会对外开放。不幸中的万幸,雨果笔下的“卡西莫多每日鸣钟之地”尚存。)

而这时,作为背景的书和我们的实践会形成一种有趣的对照,经常激发出想不到的新意。

2.读书与输出

真正好的书,是非常复杂的,它有着多种层面,经得住细察,经得住各种角度的解读和引申。

(1) 快速读书方法之拆书

所谓拆书,是拆解一本复杂的书,把其中的骨架和知识点找出来,用笔记的方式将它表达出来。

通常,很多人在拆书之后,会做一幅呈现这本书的知识骨架的思维导图。

拆书的价值是让人掌握一本书的整体知识体系。

第一,拆书的过程是一次快速、又全面通读的过程,不会因为跳读而漏掉核心信息。

第二,拆书要求形成书的要点笔记,让人对书的整体知识体系有全面的认识。

高效阅读方法之三:

当你要速读一本书时,不要随意翻阅,可尝试用拆书的方法,最好能用电脑上的思维导图做辅助:

列出书的章节,了解整体知识框架。

按章节,摘录有启发的观点、案例和如何做。

写2点自己的核心启发。

其他提示:第2部分可以选择部分章节,而不必阅读全书。

(2)图书音频解读:模拟深度读书体验

拆书其实不是我们正常读书的方法,拆书重现这本书本身的脉络体系。而现在出现很多音频图书解读,从解读者的角度看,其实是模拟我们正常的深度读书体验。

这可能是图书音频解读会变成互联网知识经济浪潮的热门产品的原因,也是图书在互联网知识经济浪潮下的产品进化。

这种读书体验,如果画成图示形象地表现就是,我们是从一本书中“抽取”一个链条出来。

高效阅读方法之四:

当你深度读一本书、试图从中得到最多的启示时,可行的方法是:通读,了解书的核心观点。

假设要向朋友讲解这本书的一个核心观点,它是什么?

以这个观点为线索,抽取书中的内容(支撑观点、案例、数据、金句),形成一个解读。注意,不要试图全面复述或概括一本书。

(3)读书输出之读后感

读书和学习的方法中重要的经验是“输出带动输入”,比如读书要做笔记、要写书评,比如要试着向其他人分享这本书。

“读后感”的做法是:从书里找到一个有感触的点,然后用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引申放大,试图对自己有启发。

图书音频解读是试图让我们从书中获得知识变得容易,读后感的重点是我们自己的启发。

读什么书?

读书需深入,选书则如看人,需要观其格局,望其整体,既考验你的眼光、视角,也考验你的认知、格局。

汉朝的东方朔曾吹嘘他“三冬,文史足用”。唐朝人杜甫自说“读书破万卷”。宋朝以后的人就不大敢吹大气了。

因为印刷术普及,印书多,再加上手抄书,谁也不敢说书读全了。

于是只好加以限制,分出“正经书”和“闲书”,“正经书”中又限制为经、史,甚至只有“九经、三史”要读,其他书可多可少了。

我们现在不仅要读中文书,还要读国外的书,还有报纸杂志电子书,就算整日勤学不辍,也读不过来,那么该怎么选择对自己重要的书呢?

1.名师推荐

无论想深入那个领域,都讲究入门要正,门法要对。否则路子太野,容易虚张声势,如空中楼阁般摇摇欲坠,反而怨学科不行。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名家大师,数十年如一日地耕耘。而且不论大学老师还是卓有成就的管理者,都乐于在分享经验或者教学育人中,顺便列出一份书单供以参考。

譬如,北大教授们基本每人都有一份读书清单,从入门开始一路指引到深入研究阶段,循序渐进地以饲来者。这样的推荐,打开网页搜索关键字都可以找到。

2.朋友分享

萧伯纳曾经说:你我之间交换苹果,结果仍是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但你们之间交换思想,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

阅读也正在成为社交的深度,不断有热门书籍成为公共场合的聊天话题。

俞敏洪坦言曾经由于创业缺时间读书,聚会时听不懂王强在说什么,呆坐着插不上话,回去之后宁可囫囵吞枣,也要把书看个大概再去参加聚会。

其实,将一本好书推荐给好友,或者共同阅读一本书,不仅有助于思想的交流,更有可能形成自己的独特文化圈。

通过阅读渐渐凝聚起一群具有共同的认知水平和价值追求的朋友。

3.权威书单

同时,各大书商平台都会在年末、年初整理数据,盘点硕果,给出一份权威的年度佳作书单,也让广大有心读书的朋友在忙碌之余,节省时间,直取所需。

比如,国内领先图书电商当当在每年年底都会发布“当当好书榜”年度榜单。

从1999年成立至今,当当一直以“全民阅读”为信念,把“推广阅读”当情怀。

“当当好书榜”的数据源于千万读者的真实选择,并综合考量上架时间、购买销量、阅读评论及销售码洋,发布包括童书新书、非新书,新书虚构类、非虚构类,畅销虚构类和非虚构类榜单等。



责任编辑:cprpj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