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为啥乔布斯打死也不做这事?值得老板们思考
来源:作者 / 余晨 更新时间:2018/5/30 9:45:30   
>> 相关新闻链接

一直以来,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创新理论领域享有极高的盛誉,他所著的诸如《创新者的窘境》等著作,以及提出的“颠覆性创新”等经典理论都是我们今天在创新时绕不开的实践指南。

在其最新著作《与运气竞争》,克里斯坦森不仅超越了自己的“颠覆性创新”理论,更将创新的关注点从产品推向了用户和他们购买及使用产品、服务深层次的背景,探究用户“雇佣”产品和服务的深层次因果关系。

我很早就注意到克里斯坦森的新作《与运气竞争》在美国亚马逊成为超级畅销书,并早早阅读该书的英文版而感到耳目一新,大为受益。

克里斯坦森本人就在致力于不断地创新,《与运气竞争》提出真正理解消费者做出选择背后的“因果关系”,而不只是停留在数据显示的“相关性”上,如此努力,创新就不再只是一个撞大运的事情,其可预见性和盈利潜能都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所以,克里斯坦森不仅仅是超越了自己的“颠覆性创新”理论,更将创新的关注点从产品推向了用户和他们购买及使用产品、服务深层次的背景——诸如情感和社会等,探究用户“雇佣”我们产品和服务的深层次因果关系。

《与运气竞争》强调:重点在于进步,而不在于产品。也就是说,消费者并不是在简单地购买产品和服务,而是要将产品和服务带入生活,来实现某种“进步”,克里斯坦森将这种“进步”成为消费者想要完成的“工作”,并用比喻的方式来说消费者“雇佣”产品或服务来完成这些工作。

《与运气竞争》的提法在大数据兴盛的今天具有非凡的意义。和任何快速崛起的潮流一样,我们常常会过分夸大大数据(包括人工智能)的功用。确实,大数据为我们揭示了很多过去我们容易忽视的相关性,而成为消费者洞察的一大利器。

但在商业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重点还不是数据分析所揭示的相关性,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能洞察这种相关性背后是否隐藏更深层次的因果关系。

一旦因果关系真实存在并被我们敏锐把握,我们就能做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的创新,而不是就模糊多变的相关性下注,如果那样就真的只能指望运气了。

例如,著名的尿布和啤酒大数据分析就说明了这一点,你需要超越数据去看尿布和啤酒销售数据正相关这回事,在这案例里就存在这样的因果关系,新生儿的爸爸到超市里买尿布,顺带就会买啤酒,洞察到这个因果关系超市不仅能把啤酒和尿布更近地摆放在一起,还可以就着这些爸爸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做更多的促销。

还需要注意的是,数据是抽象的,会漏掉很多背景性的内容,但这些背景性的内容其实至关重要,如果缺少对这些背景性内容的深层次洞察,会让我们的目光仅仅局限在老套的相同品类的竞争对手和据此圈定的用户人群上,而看不到超越既有品类的市场机会和更大的用户群体。

显然,乔布斯如果当初只是把目光停留在手机这个行业本身,停留在诺基亚和摩托罗拉身上,也就不会有iPhone的成功。

《与运气竞争》也再次提醒我们,对用户的理解是一个持续不断的重要过程。

在企业中,一旦建立了一套相对成熟的产品体系和围绕产品研发销售为中心的数据跟踪体系,往往会不知不觉地将企业从用户身上转移开,即便这个时候仍然会有不少数据来反映用户的需求变化,但其实已经过滤掉了用户“雇佣”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背景,过滤掉了情感和社会因素,过滤掉了一些关键的因果关系。

是用户的进步,而不是产品才是创新的核心,这是克里斯坦森在《与运气竞争》中非常振聋发聩的提法。事实这也折射了今天商业理论中一个重要的趋势——将创新的视角真正回归到人,回归到对用户的深层次理解。

另一本书《上瘾》,则探讨的是如何打造让用户欲罢不能的高粘着度产品。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不是如之前的产品书籍一样喋喋不休地讨论产品和研发流程本身,而是真正从心理学、社会学等意义上去解释用户行为的奥秘,以此为出发点来讨论产品创新的依据。

这些趋向都真正让创新立足到一个坚实的土壤上——无论一个产品或服务有高的技术含量,最终他是面向用户的,或者用克里斯坦森的话来说,他要真正推动用户的“进步”。

但很多时候,用户自己甚至都意识不到自己要什么,这也是乔布斯和盛田昭夫不太喜欢市场调研的缘故。调研问卷或者各类数据可以作为我们洞察用户的参考,但绝非定论,甚至未必反映用户真实“雇佣”我们产品或服务的原因。

《与运气竞争》提出了洞察用户“工作”而推动用户“进步”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很具有启发性,例如像拍纪录片一样去深入用户场景,以揭示在数据和调研问卷中难以反映的更深层次用户进步诉求。

《与运气竞争》揭示了我们今天创新必须要关注的新路径。他把我们的视角聚焦到用户,并从此揭示了可能创新的原则和路径,这会推动创新超越既有品类,甩开我们墨守成规所认为的竞争者和固定范围的用户人群,而进入全新品类甚至创造新品类,面向更大范围的用户和更广泛的需求,由此才能实现指数级增长。

而将此奠基在可靠的因果关系上,才能最大程度摆脱对运气的依赖。

所以,创新从此开始,更应该类似于围棋一样的智力、洞察力博弈,而不是掷骰子一样的撞大运!



责任编辑:cprpj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