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电影中,经常能看到服用阿司匹林的场景。“美国人吃阿司匹林就跟吃补品一样”网友笑言,阿司匹林在西方绝对是神品,相当于中国的板蓝根和“多喝热水”。
报道显示,全球阿司匹林年消耗量近年来基本维持在5万吨左右,相当于每年服下1500亿片阿司匹林药片,仅美国的阿司匹林原料药耗用就占世界产量的30%—40%。
由于药效众多,阿司匹林素有万能药、“大力丸”之称。作为名副其实的百年老药、世界医药史上公认的三大经典杰作之一,以及网上流传的床头救命三宝之一,阿司匹林真是“一片在手天下不愁”吗?
不治病根的“万金油”
阿司匹林的英文名字Aspirin透露了它的来历,它与柳树有关。从阿司匹林的化学名称乙酰水杨酸,还可以洞悉它的制作过程。柳树皮中的活性成分水杨苷被分离、纯化,再水解、氧化成水杨酸,水杨酸是一种中强酸,会使口腔感到灼痛或胃痛,于是,通过酯化反应,把水杨酸变成乙酰水杨酸。结晶后就制作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阿司匹林。
那么,为什么国外影视剧,尤其是美剧中人们那么热衷于服用阿司匹林呢?
美国人怕疼论是一种解释:不管什么病,只要疼就吃止疼药。而服用阿司匹林一般是用于镇痛。美国对药品控制其实很严,但很多超市的柜台上却可以找到各式止疼药。但也有博主表示,美国人并不更怕疼,他们只是被灌输了疼痛是一种必须要马上去掉的感受。
此外,恐怕药效广泛也是阿司匹林大受欢迎的原因之一。除了解除疼痛外,查阅阿司匹林药品说明可以发现,它还能解热、抗炎、抗风湿、抗关节炎、抗血栓以及可用于儿科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治疗。这样看来,阿司匹林简直是一专多能。
英国科学家发现阿司匹林这种“一专多能”缘于其可阻止前列腺素形成。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伊鸣指出,阿司匹林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等致敏机械性或缓激肽、组胺等化学性刺激物质的合成,可减弱炎症所产生的活性物质带来的疼痛感。
虽然阿司匹林真有点“万金油”的意思,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其功能主治说明大多附有“本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病因,应用其他药物对病因进行治疗”的类似说明。也就是说阿司匹林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百年老药也不能任性吃
既然阿司匹林不治病根,那么像影片中那样,动不动就吃阿司匹林到底行不行?
伊鸣认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在预防血小板凝集的同时,有引起胃肠道反应、损害肝肾,和出血的风险,因此需要仔细权衡利弊,在医师指导下合理使用。
英国心脏病基金会的斯图尔特教授建议:“没有心脏病或心脏病症状的人不要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因为内出血的危险太大;正在服用阿司匹林的人也不要忙于停用,任何关于是否服用或停服阿司匹林的决定都应该由医生来作。”
阿司匹林药品不良反应说明显示,它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引起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3%—9%,停药后多可消失,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可引起胃肠道出血或溃疡。因此,有专家提醒,患者服用时间过长,如超过5年,应定期监测消化道出血的风险。且哮喘患者、手术患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活动性溃疡患者、血小板减少患者和凝血功能不佳者忌服阿司匹林。
一般来说,严格按照规定剂量和疗程服用阿司匹林基本不会导致成瘾。但专家也指出,作为常规用药,要想不上瘾,不能长时间、大剂量服用。
(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