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近日称,近年来商事制度改革取得突出成效,但投资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要破除不合理的条条框框限制,从源头上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
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会议2017年12月29日在北京举行,张茅表示,作为市场监管部门,既要做好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又要做好改革创新的推动者,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长效机制。
十八届二中全会提出“改革工商登记制度”,这开启了商事制度改革的序幕。十八大以来,针对开办企业准入难、门槛高、环节多、效率低、期限长等突出问题,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以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为切入点,不断深化,逐步拓展,商事制度的总体框架基本确立,逐步形成了适应国际商事制度普遍趋势的制度体系。
张茅称,商事制度改革,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创造力,释放了经济发展的内在潜力,在改革发展全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市场的准入门槛大幅降低,由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简化住所登记手续,实施“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商务秘书”“众创空间”等改革,实行经营范围申报制度,降低了兴办企业的资金、场地门槛,激发了百姓投资创业热情。
这夯实了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五年来,新设市场主体7292.9万户,新设企业2160.9万户。日均新设市场主体从改革前的3.1万户增加到今年的5.2万户,日均新设企业从改革前的0.69万户提高到今年的1.6万户。
此外,还促进了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为经济转型提供了新动能。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设企业中服务业企业占80%以上,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扩大了就业和税收,促进了经济增长。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就业不减反增,市场主体的大量涌现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据调查,从2016年三季度到2017年三季度,新设企业开业率为69.7%,户均从业人员由6.27人增加到7.42人。纳税主体大幅增加,对税收和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提升。
近年来,商事制度改革取得突出成效,但投资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张茅称,开办企业的行政审批依然过多,我国在世界营商环境的总体排名还处于中等水平,这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不相适应。虽然市场主体快速增长,但我国的企业密度还不高,千人拥有企业数量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同样突出,进一步发展还有较大空间。促进市场主体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关键是要改革。要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进一步改革市场准入制度,破除不合理的条条框框限制,从源头上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
在发展市场经济进程中,解决供给要素错配问题、解决供给与需求失衡问题,关键要发挥市场的力量,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张茅提到,过去,由于忽视市场的功能,一些该退出市场的企业、该进行重组的行业,受到许多行政保护,得到许多政府救助。但行政主导的方式,违背了市场规律,把一些分散的、单个企业的问题,逐步积累成一些行业性、区域性难题,带来现在改革发展上的风险和挑战。
他表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这是长期方向。只有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鼓励竞争、鼓励创新,才能依靠市场发现商机、培育创新,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新活力。只有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形成僵尸企业退出机制,才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只有打击各种假冒伪劣、侵害企业权益行为,才能为企业健康发展腾出市场空间。作为市场监管部门,既要做好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又要做好改革创新的推动者,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长效机制。
责任编辑:cpr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