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黑龙江养老金告急:年轻人不断流失 累计结余已穿底
来源:新京报 更新时间:2017/12/9 11:18:39   
>> 相关新闻链接

■ 观察家 边际(媒体人)

东北经济的振兴,不能只依靠中央输血,必须自己能够造血,自己的骨头能够长出肉来。

人社部最近发布了一份《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报告显示,全国总体的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在2016年的累计结余达到近3.7万亿元,较2015年继续增长,企业养老金平均可支付月数维持在17个月以上,但也有多个省份养老金告急。其中最严重的当属黑龙江省,不仅当期收不抵支,且累计结余已“穿底”。

报告显示:黑龙江省2016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入890亿元,支出1210亿元,当期收不抵支320亿元。由于2015年还结余88亿元,2016年总欠账232亿元。黑龙江省成为全国首个养老金结余被花光的省份。

黑龙江的养老金告急,其实不算是“黑天鹅”,而是有其历史必然性。东北经济曾经在重工业时代,素有“共和国长子”之殊荣,一方面与其重工业的发展为中国经济腾飞打下了相当的基础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以国有企业为最大特征的重工业,一直承担着“企业办社会”的重要职能。

计划经济时代的单位制,在东北也最为典型。而这种单位制的核心,就是职工“从生到死”都由企业包办。而当现代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之时,为了缓解当时单位制转轨的改革阻力,社保养老基金都采取的是记账制,也就是说,“欠账”也从那时开始。

但是,“欠账”的存在只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面对当前的“穿底”,社保基金以及财政尚且有转圜的余地。近年来,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可谓是利好政策不断,而且国资划转社保改革草案已经出台,未来国资救急养老社保的步伐,能够在相当程度上解决养老金的来源问题。

尽管有了“救急”方案,但这还是敲响了警钟:面对东北经济,在短暂的救急之后,更需要“救穷”的措施。养老金背后的根本问题,其实并不出在历史,而是出在未来。从计划经济转轨所遭遇的问题,不唯东北在经历,其他地区同样也遇到不同的问题。

东北僵局产生的关键原因在于人口的变化,即年轻人不断流失——这本应是预期中地方养老金的重要来源之一。

此前有媒体报道,东北正在拉响危机警报:人口加速减少已影响经济复苏。根据央视此前报道,2000年和2010年的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北的人口流失已达400万人,而且其中高层、管理层和生产线的骨干力量占了多数。

人才危机的A面,是经济增长缺乏动能;B面则是新生血液不足。这对在老龄化人口基数相对较大的东三省,更是雪上加霜。

东北经济的振兴,不能只依靠中央输血,必须自己能够造血,自己的骨头能够长出肉来。正如发改委东北振兴司司长周建平说,东北问题症结并非仅仅产业问题,而是一系列问题造成的,解决这一问题也要立足于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禀赋优势。

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如何以更开放、更多可能性的社会流通机制来留住人才,甚至是吸引人才回到黑土地,这才是穿透东北养老金危机背后的真正问题。对东北来说,解决留人问题,跟解决养老金缺口危机本质上也是同构的。



责任编辑:cprpr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