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可能被高估!
自雄安新区高调面世以来,就与国家“千年大计”绑在一起。一石激起千层浪,习惯了在时代浪潮中翻滚的资本君,以及被裹挟着投入的民间炒房团,在如今被中央政府突然宣布全面支持的新区,开始了新一轮的逐利撕咬。媒体的推波助澜,也让这一态势更加扩大化,使得热度居高不下。
但是,醒醒吧,雄安相较80年代深圳特区,有着先天不足的劣势,无论是国内经济发展趋势,还是国际经济发展动向,时代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再无来者。经济的崛起总与时代的步伐紧密相连。
雄县新区无疑是本周最热的热点。大家刷屏关注它,还是因为官方对它特殊高规格的定位。在官方报道中将其提到新时期的特区高度——“这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颇具象征意义的是,中央还为河北省配备了一位来自深圳的新省长。4月1日,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宣布中央决定,原深圳市委书记许勤任河北省委副书记。 7日,许勤被任命为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代理省长。类比深圳的发展定位,再加上一位长期在深圳从政的新省长,俨然要在雄安造出一个新特区。新华社的评论甚至称,“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雄安!”
高调的雄安势必会被降温
雄安新区的高调出场在国内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官方舆论进行了高调的政策解读,投资机构匆匆分析将带来的投资机会。在众多关于雄安新区定位的讨论中,有两点引人注目:一是部分报道分析雄安新区将成为中国的“首都副中心”;二是预测北京的相当一部分大型央企将要迁至雄安新区,这与北京疏解非首都职能的政策是一脉相承的。《人民日报》迅速解读,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其定位是重点承接北京疏解出的与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无关的城市功能,包括行政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该报澄清,雄安新区既不是“声东击西的迁都”,也不是在通州北京副中心之外再建一个“首都副中心”。我们估计,在迅速升温的雄安新区热之后,可能会有不同的官方澄清甚至降温出现。
实际上,冷静分析中央对雄安新区的目标设定,会发现它与过去特区的定位还是有很大不同。
综合官方报道、河北省委书记及国家发改委的说法,雄安新区主要有这样几个目的:
1. 服务于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点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
2. 补齐区域发展短板,改善河北省的产业结构;
3. 提升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探索人口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让它与一线城市看齐;
4. 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抑制北京周边摊大饼式的发展,强化一个片区;
5. 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给河北新的增量土地指标,给当地财政更多的发展资金;
6. 培育全国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也就是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大理由告诉你雄安不是下一个深圳
在中国经济向下调整的“新常态”下,如果能在北方地区发展出一个新的特区式增长点,无论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极富意义。不过,作为独立智库,安邦(ANBOUND)的智库学者要提醒的是,需要冷静地看到,与深圳当初建设特区时相比,现在河北面临的发展形势和环境有很大不同。在安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的内部讨论中,首席研究员陈功归纳了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发展历史阶段不同。深圳的建设正好处于全国经济增长大做加法的时期,中国的资本在快速增长但发展空间和机会稀缺,只要有空间就会一拥而上谋发展,全国上下对中国的未来深具信心。现在中国虽然是资本充足甚至有些泛滥,但全球和中国经济都处在深刻的调整期,要做减法,再加上中国背负着巨大的债务,缺乏过去那种轻装上阵、奋力拼搏的历史背景。
其次,深圳的崛起和发展,主要依靠的是市场力量,中央提供的除了政策口子,实际资源不多。当时的香港提供了主要的发展资金,可以说极大地利用了开放带来的外部资金,形成了引进外资与特区发展的正向共振。但现在中国虽然在政策上仍然欢迎外资,但在实际发展中,各地比较陶醉于资产泡沫带来的富裕假象,对外商的资金需求和技术需求,已经有了很大的态度转变。
第三,深圳特区的发展,走的是用实业拉动产业、用产业拉动城市的路子。这种模式使得深圳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高度融合,尤其是产业发展成为深圳的坚强支撑,这种特点直到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现在,深圳依然还能保持着(立足产业也是整个广东经济的特点)。与之相比,河北过去是大搞钢铁产业,现在搞的则是用房地产拉动城市、再用城市的高成本消灭产业的徒劳方式。
第四,世界形势有很大改变。深圳特区和上海浦东大发展的时候,都与世界脉动保持了一个节奏。尤其是加入WTO将中国深入带进了全球化进程,使中国成为全球化红利的最大受益者。现在的情况则大不相同,在世界范围内,全球化都被质疑,世界市场对中国的需求增长趋势也有很大不同。
此外,雄安新区要建成新的经济特区,面临着差距极大的跨越。2016年,雄安新区三县的总面积1576.6平方公里,总人口103.3万,GDP规模大约21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07万元。2016年,深圳市面积1996.85平方公里;GDP达1.95万亿元;全市年末常住人口1190.84万人,人均生产总值16.74万元(约2.52万美元)。深圳与雄安新区相比,两个区域的面积差别不大,但深圳的人口是雄安新区的10倍多,GDP规模则是91倍多,人均生产总值则是8倍多。这意味着,即使深圳原地踏步,雄安新区要追上深圳的经济规模,至少也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属于特区的时代已经变了
要强调的是,中央高调推动设立雄安新区,反映了中国政府迫切找到经济发展新空间的愿望。不过,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根本不缺空间。实际上,全国各地已经有大量的新区、开发区、自由贸易区、综合改革试验区。但时代不同了,从现在的发展结果来看,以增量新区带来增量经济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向尾声。如果还以为给一块地方,出一些特殊政策,资本就会蜂拥而至,产业可以随便搞,摆在哪里都能搞活,政府财政随之改观,手里有大量的活钱,城市形象高大上······这样的发展思路太过理想。必须意识到,这样的发展时期已经永远过去了,时代已经改变了。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如果希望以政策特区、房地产拉动、城市化扩张的路子来发展经济的思路已经过时。过去的特区模式曾经取得了成功,但现在的发展阶段已经大为不同,需要有新的发展思路。
雄安概念与“一带一路”概念的凉热
A股开市之后的第一天,雄安概念火的的一塌糊涂。4月5日A股复市,雄安新区相关概念股集体上演涨停潮,有近40只京津冀股票涨停。
而清明节香港假期不调休,4月3日港股开盘,一场A股股市的“雄安概念股”预演上演。作为河北省最大的水泥生产商,金隅股份集合竞价的涨幅是50%,收盘的涨幅是34.67%。
引入注意的是,在3月31日,丝绸之路指数领跌,新疆区域振兴、一带一路、福建自贸区指数跌幅居前,“一带一路”概念股全线杀跌,近期持续强势的大主题“一带一路”全军覆灭。
目前,还不能说资本市场这两件事之间有直接关系,但它似乎反映出一种市场情绪,认为雄安新区的“千年大计”比一带一路战略更值得期待,更有炒作价值。
在安邦智库(ANBOUND)研究团队看来,“千年大计”的炒作肯定不会是“一日游”,雄安新区的发展机会也不会少。定位是面向国内的“千年大计”概念还充满太多不确定性,不宜炒得太烂。
在我们看来,更需要思考的是,一带一路全面滑坡、股价大跌、市场均不看好的背后原因是什么?中国是否会用雄安新区取代风险日渐上升的一带一路,缩回国内搞投资建设?如果是这样,未来世界将会形势大变。若以十年二十年的长远眼光看,一带一路战略对拓展中国外部发展空间、促进国内经济转型来说,对其重要性不应有所怠慢
雄安崛起对北京影响几何
一旦雄安新区拉开架式来搞建设,整个北方中国的经济格局可能会面临调整,而古老的北京也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影响。
从目前已有的发展规划来看,雄安可确认的发展定位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这为我们准确理解雄安提供了一种思考框架——雄安新区的设立与发展,与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疏解密切相关。简单来说,未来的北京要大做减法,而雄安则要大做加法。此消彼涨之间,一方面为北京“减肥”(还可能影响天津),同时为河北经济提供新的支撑。
未来的疏解力度有多大?北京有多少“非首都功能”要外迁?在北京已经在通州建设城市副中心、向外疏解资源的同时,雄安新区的大手笔显示,中央对外迁的调整仍然是不满意的。
从100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到200平方公里的中期发展区,再到约2000平方公里的远期控制区,需要规模巨大的发展资源来填充,这对北京经济的潜在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此前网络曾流传一份87家央企名单,称这些央企将会迁到雄安新区。如果此传闻属实或部分属实,不论迁走的是央企总部还是分支机构,都会造成北京市的生产总值减小、税收流失、消费减少、部分服务业凋零的损失。如果发展严重,对北京的经济资源将是一次规模空前的掏空。
安邦智库(ANBOUND)首席研究员陈功此前在内部讨论中曾讲过,北京要警惕经济持续下滑的影响,如果按照现在的情形发展,今后北京的GDP增长完全有可能落到5%左右。
更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经济下滑远不只是北京一座城市的事。陈功指出,熟悉区域经济的人都知道,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中,北京的位置特殊。在政治、文化和历史上,北京这座有千年建都史的城市,在相当长时间内都是中国的核心城市,辽、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及当代等七个朝代在此定都。
从明朝永乐大帝开始,就对北京与中国的关系,更是赋予了极端重要的定位。在经济上,北京不仅对于华北具有重要意义,也对近年低迷的东北经济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也就是说,北京经济支撑的是整个华北和东北地区。这与国内其他一线城市很不一样,在东南沿海地区有上海、广东、深圳等一系列城市在支撑,近年杭州、厦门等二线城市也迅速发展起来,而整个华北和东北地区就是一个北京在支撑。
在我们看来,北京经济增长下滑的冲击和影响可能被严重低估了。在我们看来,现在的北京面临三重打击——央企搬家的压力,商业市场彻底破坏,制造业全盘剥离,仅此三点,北京的经济盘子已经被大大压缩。对于这样的前景,决策高层不能不察。
责任编辑:cpr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