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意思,一个日本的产品为何要和中国的天气放在一起说?朋友们别急,是这个样子,请慢慢看来。
2016年年尾,女儿公干到我们几乎天天在影视剧中见到的、我们似乎并不陌生的日本(日本人),女儿回忆着跟我说,当她们一行乘坐的飞机在日本并不是最干净的、几乎是公认的比较脏的城市大阪降落后,走出机舱,马上感觉阳光刺眼、喉咙顺畅,天是蓝的,空气是清新的,朵朵白云依稀可见。
既然如此,为什么在日本的大街小巷里的药妆店会有这么多的口罩在卖,因为他们没有雾霾,这就是问题的提出,题目的形成。
元旦假期,我与女儿探讨此话题,她说她之所以买了几个口罩回来,一是质量好;二是材料好;三是可多次利用;四是名人效应;五是国内雾霾严重;六是比国内的好,效用价值高等等,多好理由。
我又问女儿,日本空气和卫生质量算是比较差的城市都没有雾霾,但他们为什么要生产这么好的口罩和有这么便捷的购买环境,日本人有没有戴口罩的,这两个问题她回答的模棱两可。
然而据我分析,以日本高度工业化的现状和科技研发能力,生产一只具有拦截功能和实用功能的口罩实在是太小儿科了。
作为企业,或者引导消费,或者迎合消费,这是日本生产商生产口罩的动因之一。
其二,大量的来自雾霾国家的游人或公干人员的到来,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商机。由于我们持续的雾霾,目前还没找到形成的原因和根源,口罩有可能会成为第二个马桶盖式的狂扫产品,作为以赢利为目的、同时还能给消费者带来实用功能和舒适性等边际效益的企业,应该不会被放弃这样的机会。
至于日本人或娱乐界的名人为什么也戴口罩?可能是这里也有传染病,或自己身体不适怕给他人造成不便吧,但绝非防霾;娱乐界名人戴口罩,也有伴随着戴墨镜的情况,应是防狗仔队,怕是被认出、被围观、被问尴尬的问题等,仅此而已。
回到标题的话题,中国出现霾,为何日本口罩热销?如果抛开政治立场,意识形态观察这个现象,应该是国际分工,比较优势使然。即一个国家出现了问题,产生了需求,而你又不能完全满足涉及到的问题的涉及者的不同个性需求,那么就会在更大的范围内来解决不同的需求,国际分工就出现了;当一个口罩的核心功能一样(假设是这样),而且比你生产的质量和舒适程度更让消费者满意,价值并不昂贵多少,还能多次使用,那么这种产品必定成为原产国的替代品,比较优势出现了,我们剩下的就是买、买、买,弃用、弃用、弃用。
按常理说,我们的雾霾出现,应该会促生出一些新的产业或新产品来满足国人在雾霾天里的一些消费需求,但这种倒逼机制没能发挥出比较好的作用与效果。急功近利,概念营销,仍然充斥在雾霾的日子里,我们连生产口罩都缺乏工匠精神的时候,那么日本口罩的主要消费对象肯定是来自霾的国家的消费者了。
当我们慢慢地把工匠精神一点点丢弃的时候,我们也就丢弃了生产、研发、引领等的话语权。工匠精神不仅要回归,更需要发扬,更更需要持续的坚持、发扬。
此文献给去过日本的、没去过日本的;买过日本口罩的、没买过日本口罩的、更没戴过各种口罩的国人朋友们。雾霾天我们要坚强,更要坚持我们曾经有的传统与优势。
责任编辑:cpr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