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6日,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原全国工商联专职副主席庄聪生,国务院参事陈全生,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忠明,时代集团总裁王小兰齐聚格局商学,进行了“民营企业的痛点、难点和亮点”的主题分享和讨论,并与企业家学员进行了互动,以下是课堂实录。
民营企业的痛点
当下民营经济市场渐趋萎缩,投资方向不明,投资意愿不强,投资动力不足,企业面临着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和转型的火山,庄聪生会长为我们分析了目前市场之痛的六大原因。
一、时代变了,由短缺经济变为过剩经济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的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在贫穷落后的基础上,吃饭凭粮票,穿衣靠布票,买自行车、买缝纫机、买一包烟等都要靠几张票去换取。那个时候市场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做企业的空间很大,机会也很多,做什么都好卖,做什么都能卖得动,做什么基本上都能挣到钱。温州、芜湖、晋江等地的眼镜、纽扣、瓜子、玩具等企业都非常好做。邓小平南巡谈话后,中国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掀起了这种创业的热潮,所以民营企业发展得非常快。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中国成为第一贸易大国;2014年,中国出口贸易占到全球的12.2%;现在的中国生产了全球70%以上的手机、彩电、冰箱、洗衣机、玩具,50%以上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计算机等等。中国从过去非常短缺的年代变成了过剩经济的年代,企业发展空间减少,市场出现需求的饱和。
二、消费观念变了,由共同需求的消费观念变为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和高端化的消费观念
前几年生意为什么那么火?因为有房地产和汽车两个大产业做支撑,它们是人们共同的需求,同时可以带动几十个产业。比如房地产可以带动钢铁、水泥、木材、家装、家电、装潢等产业。而现在房地产行业和汽车行业是越来越饱和,甚至过剩的。因此,人们的消费观念随之出现了变化。过去的消费是基于共同需求之上的,你没有房子,我没有房子,你没有汽车,我没有汽车,你要买我也要买。而现在的消费需求逐渐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比如马桶盖,过去上厕所基本不讲究什么,蹲个坑就完事了,而现在上厕所都要用坐盆,甚至还要追求能够加热,能够放音乐,能够用水冲洗,甚至能帮你量血压,上厕所从过去又脏又臭的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的过程,人们消费观念完全变了。
三、做企业的方式变了,由汗水型变为智慧型
过去做企业一靠政策,二靠吃苦,你只要吃得起苦,胆子大一点,做什么都能卖得动,都能挣到钱。而现在光靠刻苦和大胆是行不通的,现在做企业第一靠高科技,这几年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京东、360、小米为什么发展得那么快?就是因为这些互联网企业技术强劲,代表着人类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华为为什么能成为民营企业五百强的第一位?因为它在科技研发上的投入非常大,一年比一年多,是全球每年发明专利最多的公司。用任正非的话说“华为二十五年来就是瞄着一个城墙口冲锋——通过科技创新来发展”。企业的科技研发也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实在太快了,就拿手机来说,现在有句话叫“苹果三星很抢眼,各领风骚就半年”。第二个靠资本,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说没有钱,实际上市场上永远是不缺钱,现在那些高新技术企业,应该说都是依靠大资本在发展。最近一两年流行一个词——”烧钱“,滴滴现在还没有挣钱,还在亏损,但是它不断融资,每轮融资都是上亿资金源源不断,人们投资滴滴为了什么?答案是未来,厉害的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都有鹰一样的眼睛,能快速而准确地发现猎物。总而言之,现在企业光靠吃苦和勤奋远远不行,一定要依托资本的力量去发展,越有钱越好挣钱。
四、法治环境变了,由胆子经济变为信用经济
过去中国民营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在法治不健全或者是低制度化的水平下发展起来的,那时的民营企业喜欢钻政策的空子,踩红线,打擦边球,见到绿灯加速走,见到黄灯抢着走,见到红灯绕着走。因此过去靠胆子、靠关系、靠门路甚至靠偷工减料、走私贩私、偷税漏税发展起来的企业有很多。随着社会主义法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坚持加大反腐败的力度,做到全覆盖、零容忍、无禁区,对那些官商勾结的企业坚决查处,所以现在如果企业家不能适应这种新的形式,仍然留恋过去的信钱信官不信法,肯定要吃亏。现在企业就得讲诚信、讲信义、讲契约,这样才能得到好的发展。
五、商业模式变了,生产、经营、销售、盈利四个环节发生巨变
过去传统的商业模式,叫上游挣中游的钱,中游挣下游的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通过中间的差价来赚取利润。而现在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商业模式从生产、经营、销售、盈利四个环节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生产环节变了。比如做手机,过去做手机要到市场上做调研,调研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来进行市场论证,然后回来召开董事会,讨论这个手机能不能做,决定做后要去买设备、材料来生产手机,手机生产出来后要找代言人在市场上传播。这个过程起码要两年甚至更长,而现在完全发生了变化,比如小米,它采取发烧友的模式,跟发烧友保持互动,用户告诉小米要什么样的手机,要什么样的配置,要什么样的价格,要什么样的外观,小米就能在还没有生产出来时就知道这个手机是什么样的,并根据你的需求,找个代工,一个礼拜手机就会到你手里。第二,经营环节变了。过去办企业,要开工厂、做产品,现在不用。比如滴滴,没有一辆车,却是全球最大的出租车公司;比如携程,没有一架飞机、没有一个旅馆,却是全国最大的旅游商;京东、阿里巴巴这些企业也没有自己生产产品,但却是最大的交易商;这靠的什么?互联网加分享经济。你不用再亲力亲为去办工厂,不用再辛辛苦苦去做产品。第三,销售环节变了。过去有了超市逛超市,有了百货商场逛百货市场,买东西要去商场买,要排队。而现在完全颠覆了,现在都是服务上门,O2O。你足不出门,就能享受到服务。第四,盈利模式变了。过去叫羊毛出在羊身上,现在是羊毛出在猪身上,狗买单。现在杀毒用360;看新闻到新浪、网易;搜索信息和资料去百度,都不用花钱,都免费。这些企业靠什么挣钱?羊毛出在猪身上,猪就是广告商等第三方企业。
六、发展理念变了,由粗放型发展理念变为新型发展理念
新的发展理念,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那十个字的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过去邓小平同志强调要解放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要大胆闯,要摸石头过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因为那时国家落后太多,急需发展,到了江泽民同志那个时候,国家反复强调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那时候国家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但与此同时,一些粗放型的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于是到了胡锦涛同志时,开始提出科学发展观,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不再以牺牲环境、牺牲人民群众的健康为代价来发展。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因此,现在的发展理念从规模速度转为质量效应,从求规模、求增容变为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如果不强调创新,发展动力就会衰竭;如果不协调发展,就无法解决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贫困间的差距;如果没有绿色发展,就会透支环境和能源。因此,现在的发展理念从过去的求温饱变成了盼环保,从求生存变为了求生态。
最后,庄聪生会长告诉我们,现在全世界只有一个不变的东西,就是变化是永远不变的。你不变就会痛,你变了就不会痛。我们要痛则思变,转变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加快转型。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讲到的,今天面前有三座大山,但是我们只要认识到位就能化挑战为机遇。所以当前经济相对低迷的情况下,企业家一定要坚定信心、认清形势、提振精神、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把企业做大做优做强。
民营企业的难点
时代集团总裁王小兰女士为我们精彩分析了当下中国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难点。
从八四年开始办企业到现在,我经历了无数次宏观调控,经历了无数道坎,只有这一次是最难的一次,换句话说,难在叫天天不应,叫地地无门。过去困难时会有很多帮助,而现在却很少有这种帮助。因为国家经济到了一个拐点,到了一个新常态,要进入一个转型的新阶段,另外从大背景上来看,全球也到了一个新技术革命的拐点。互联网等新技术下一步到底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是人工智能,还是先进生物医药,一切都是未知。在这一轮的宏观调控和经济下行时期,所有制胜的东西还是在自己,我们要自己研究怎么去转型,怎么去拥抱这种变化。这种转型对民营企业来说很艰难,难在自身和环境两方面。
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说,一难在没有前车之鉴,因为改革开放仅仅三十多年,民营企业仅仅有三十多年历史,国外有百年企业的经验和经历去研究和借鉴。而中国的企业大多生命短暂,算活得长的,也就活了三十多年,因此中国民营企业大多需要靠自己去探索企业发展战略和自身定位,在充满诱惑和机会的环境中,用自己的生命和企业的生命不断地试错,这种试错的成本和代价是非常大的。第二就是难在企业治理。我们到现在也不知道股份制好还是家族制好,是把钱分了好还是不分钱好。中国民营企业这十多年来一直在研究企业治理到底该用什么模式,先进的股份制不一定就是万能的,保守的家族制又有许多弊病,因此中国民营企业在企业治理上也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试错,付出了不少的代价,而且到现在还没有确定的答案。比如中国做老板的天天在思考,华为任正非只有百分之几的股份怎么仍然能够控制企业。总而言之,在企业治理的问题上,中国民营企业掺杂了很多不同的角度和思路,又想控制,又想别人跟着我一起参与企业的管理,心中没有一杆秤,没有一个准则。我经常听到很多企业家在讨论股份分不分,怎么分。其实股份不是一分就灵,分一回它不灵,它得不断地分,今天分了一回可能摆平了过去,但却没摆平未来。怎么摆平未来?最终还是没有答案,企业家天天在纠结于这些事情之中。
总之,在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下的中国民营企业,它的战略问题、管理问题、治理问题,永远是绕不开的,并且这些难题没有标准答案。改革开放的时候,所有人都向美国企业学习,后来发现,对着台湾,对着日本,对着韩国也行,不同的生产力特点、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经济环境,企业的治理方式都不一样。我们也只是走了三十多年的路,还需要每个企业自己去不断研究、不断探索、不断试错。
其次就是企业外部的难题,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难题。宏观调控这么多年,这一次是最难的,而且是叫天天不应,完全要靠自己去努力。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不需要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最近关于实体经济的讨论很多,我觉得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真的不是一个口号,它和你的市场经济成熟度和制度体系保障有很大关系。
去年我带着中关村一批企业家到德国去考察学习,当时我们去的时候带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德国的工业4.0到底是干什么的?是忽悠我们的,还是真的人类社会就进入4.0这个阶段?第二个问题是德国的隐形冠军面对互联网大潮,他们是不是还在隐形,他们是不是还是冠军?他们就不怕那些技术的野蛮人吗?第三个问题是到底以美国那种靠资本市场驱动的创新好呢?还是日本、德国这种靠技术驱动的创新好?我们当时带着这三个问题去德国,后来带着这三个问题又回来了。换句话说,没有最终的答案,只有一些观察和启示。
第一德国的工业4.0到底要干什么?一批德国的大企业把他们对互联网可能带来的冲击变成了一个个行动和策略,然后又上升为国家战略。实际上他们要做的事情就是给德国制造加上一道具有国家特征和标志的智能围墙。这是他们4.0主要的目的。第二个隐形冠军问题,我们刚开始确实很不理解,这些隐形冠军企业不怕互联网吗?其实也怕。互联网今天带来的是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各种方面的变化,而德国产品为王的思想在脑子里还是根深蒂固。
德国有支撑这些实体经济和隐形冠军存在的制度环境。比如他们的双元教育体制,他们的金融市场制度,柏林基本上没有当地的上市公司,柏林资本市场中上市的全是外国的企业。这些隐形冠军企业大部分是家族企业,绝对不出让自己的股权去融资,他们都是靠债权、靠债市、靠主办银行的支持来发展,所以它能保证股权始终没有被稀释过。所以德国有一系列对实体经济进行支持的经济制度和环境。此外,德国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德国尤其柏林,是全欧洲房子价格最稳定的一个国家。它是以居住为导向的住宅制度,德国的支柱产业不是房地产,而是汽车、电子装备等制造业,房地产是为了让房子变成居住的物品,所以德国有四套法律来约束住宅。比如说租赁房、比如住宅建设房等等,它能保证建房人不可能获得暴利。德国更崇尚的是以技术来驱动创新。
当然我们不好说美国的方式好还是德国的方式好。一方面我们需要拥抱变化,去借鉴学习,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状况,进行适当的变化。这条路刚走了一点,还非常长。最后,不管有多难,万事还是要靠自己。企业家需要用实际行动去克服一个个难题,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脊梁。
民营企业的亮点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李老师提问: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供给侧对今天的民营企业到底意味着什么?请几位嘉宾给我们畅想一下2017年,对于遍布在中国各种不同城市里的中小民营企业而言,机会在哪里?
陈全生:明年应该说是比较难的一年,所以这次中央经济会议才提出要稳中有进,一定要把稳中有进作为总基调,因为有可能不稳的因素更多,一定要强调稳,在稳之下讲究进。刚才庄会长讲到,变化是永恒的事情,但我希望大家在所有的变化中坚持一条:最赚钱的行当不一定是你熟悉的行当,你最熟悉的行当一定是你自己最赚钱的行当。记住我这句话,这也是我搞了这么多年企业深深的体会。
进入任何一个领域都是一个新的雷区,你得去排雷,你不知道里边有技术雷、工艺雷、材料雷、工商雷、税务雷,还有其他各种雷,但是你坚持专业化,坚持自己最熟悉的东西,把它做深做透做专做精,你就赢了。我们现在心不能太浮,不论怎么变化,做你最熟悉的。
庄聪生:我先给企业家解释一个名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词是2016年经济界最热的一个词,明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给大家解释一下。我们说市场有两端,一端叫需求侧,一端叫供给侧,需求侧就是我们平时讲到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我们过去一直说投资是关键,消费是基础,出口是支撑,很多政策用在需求侧这这一端。比如前几年经济形势不好,金融危机来了以后,国家搞了一个刺激政策,家电下乡,以旧换新,那些年人们买个旧的冰箱洗衣机,政府会补贴一千块钱,结果市场活了,产品卖得动了。但这有很大的负作用,那一千块钱是纳税人的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产品是有周期的,本来这个电视机过期要淘汰了,结果政策又延长了它的生命周期,导致企业不去创新。现在看来,只在需求侧着力不可以,所以中央提出了在另一端的供给侧进行改革,供给侧是谁?就是生产方,就是企业。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核心是创新。所以现在一定要让企业创造新产品,创造需求,创造市场,也就是通过创新来驱动,让企业一定要从过去以生产要素的投入、扩张规模的发展方式,变成现在要依靠创新发展,这就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大家都知道,不论大型、中型、小型、微型企业,创新永远要放到第一位。谁在市场上有创新,谁就会占领市场,市场就是这样,叫喜新厌旧,市场从来不同情弱者,也不相信眼泪,谁的技术落后,就淘汰出局。摩托罗拉、柯达等那么大的世界性大企业,因为没有创新,被时代淘汰出局。这就告诉我们,一定要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定要走转型升级的发展道路。创新可以在产品技术,在品牌、在管理、在商业模式等等方面。我认为企业里面处处都可以创新,行行业业都可以创新,如果不走创新发展的道路,企业就永远会有痛点。
王小兰:我就用一句话说这个意思: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时代集团的基本策略就是稳中求进,稳中提质,只不过我们在稳中求进当中,更多体现在坚守产品为王的这样一个理念,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稳中提质。
王忠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上就是革那些不合格的供给者的命,你搞产能过剩,搞环境污染,搞资源破坏,你这个低端的消耗不能形成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这样的供给者就必须淘汰,所以这个过程是非常无情的。当然这也表示,那些能够创造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者,应该得到鼓励。最近有一个上海的民营企业家在研究市场需求,他在研究当中发现现在的女孩子都喜欢把自己的眼睫毛弄得长长的,他就研发了一个产品,非常便捷,晚上轻轻一抹,一个月准保眼睫毛都长得非常标准,比起现在粘贴之痛他的研究成果要省事得多。一千块钱一瓶,一个月用了以后不见效如数退款。实践证明到现在没有一个退款的,效果不错。这样的产品供给肯定会很受市场欢迎。这样的产品,这样优质的供给,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所在,不是只讲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还要讲优质供给。
“关于创新”
庄聪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十个字新的发展理念核心就是创新,那么我就回答为什么要创新?
我们的民营企业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或者叫资源依赖型、能源消耗型的的企业,大部分都在产业链的低端,都是通过小作坊、摆地摊、提篮小卖发展起来的,走的是粗放型发展道路,依靠的是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环境,廉价的土地,但是现在这个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我们的各种生产要素成本,包括各种人员原材料、物流、土地征用、上铺租金、劳动力成本,已经今非昔比。据统计,今天全国的平均劳租成本是1995年的十五倍。现在很多企业之所以要到东南亚去发展,就是因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太高。我们的五险一金占到了工资的将近40%。据发改委统计,在173个国家公布的劳动力成本当中,我们在五险一金方面排到了第13位,我们的物流也是发达国家的两倍。所以说现在我们原来的这些低成本的优势已经没有了。
企业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靠扩大规模,扩大产能来发展,这样做只会制造更多的过剩产能。这个时代逼着我们一定要走创新的道路,没有创新的道路,我们就没有发展新的动力。但是目前我们没有能够看到,像前几年房地产、汽车能够形成拉动经济发展的一种强大的行业作为一个新的引擎。
现在这个新的动力引擎从哪里来?就是企业的创新,没有别的办法,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去创造市场,才能去创造新的产品,也就是说要用产品的转型升级来引导消费升级。去年我们国家的出口旅游的消费达到1.2万亿,光购买物品就花了将近1200亿美金,占到了全球消费的46%,而且在境外占到78%。可以看出我们一方面严重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我们又是大量的需求,但是企业提供不了新产品,造成了我们的消费者外溢,跑到外面去。所以现在中国不是没有市场,中国的市场非常大,用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今天我们中国仍然是全球投资机会最好的国家,我们国家经济发展“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我们的市场仍然充满着无限的商机,这个商机靠的就是创新。
“关于开放”
王小兰:我从两个方面来讲这个话题,一个是企业自身,一个是我们国家对外开放的政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企业越来越需要开放,也越来越完全有可能开放。企业可以利用研发等活动通过用一种平台的方式,把社会的各种各样的资源为企业的创新活动进行服务。这个是我们未来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要充分考虑到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式,就是要开放,要充分地利用资源。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开放的条件。
从外部环境来讲,我们现在开放实际上是进入了2.0版本,我们的1.0版本是改革开放、进入WTO,我们享受了全球化的好处。但是到了2.0的话,我们应该学会用全球的眼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和世界的问题。包括我们的一带一路,亚投行等等都是在用全球的眼光和全球的资源解决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最聪明的美国人从来都是用全球的眼光、全球的资源解决国内自己的问题,我们应该树立与全球共同发展的理念。
“关于绿色”
王忠明:绿色发展除了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直接的含义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保持一种和谐,与环境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与内心世界的和谐。同时绿色发展也告诉我们,做任何企业都要懂得约束,不能够无度地滥用各种资源,不要试图把天下的钱都赚尽,要有节制。绿色发展是着眼于长远,叫我们都心安理得,各尽所能,不要贪婪,企业家也需要反思,相当一部分企业都是由于贪婪导致了失败。
安安静静地做企业,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专业,我看到一些企业家,做企业不满足,还要做政治家、思想家、意见领袖、旅行家、作家,这根本不现实。要留点空间给别人,与大家共享天下之力,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绿色发展可以做很多延伸,今天企业只有在专业化深度方面做一个真正的竞争者,才可能赢得天下。所以懂得绿色发展的人,一定是懂得约束自己的,而伟大的企业,在相当程度上是约束出来的。
“关于协调”
陈全生:协调发展对于中国来讲,非常之重要,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要协调发展。结构合理才能协调发展,才能平衡发展。
我结合民营企业痛点、难点和亮点,讲讲协调的事情。民营企业中99%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当中99%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问题非常多,曾经我们提出抓大放小,大企业抓大,要把小企业放下去。抓大要研究微观,比如研究宝钢,要到宝钢待三个月。小企业都是宏观问题,都是协调的问题,小企业的标准怎么制定?是按照注册资金还是按照销售收入?还是按照人数?各个部门也都不一样,商业的、工业的、运输的、旅游的,各个部门。所以要想放小,必须研究宏观。
要想把中小企业搞好,一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协调问题。所以仅仅靠一个中小企业处,一个重小企业司是管不了的,一定得高层协调,得到了国务院的一个部,一个副部级的国务院直属的部才行。要想把中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弄好,一定得有强大的高层次的协调管理机构。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在强调协调的时候,从宏观管理要有这么一个机构,协调有关方面,然后给中小民营企业创造一个更好的经营环境。
“关于共享”
庄聪生:共享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理念,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目的就是消灭剥削,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这一两年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讲,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就是我们党奋斗的目标。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就是建立一个繁荣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
对于企业来讲,应当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很重要一方面就是要关爱员工,要创造好的生产生活条件,给他们按时足额发放工资,按时缴纳五险一金,给他们以各种福利保险,让全体人民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企业虽然负担重了,但是我们的员工有了更高的工资,这样他们才有购买力,才能反过来拉动消费,企业的产品才有销路。
另一方面,我们一定要按过去领导同志讲的,要“致富思源,富而思进”。邓小平同志说让我们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不是说只让这一部分人富起来,而是要让全体人民都富裕,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够稳定。现在我们还有七千多万贫困人口,中央提出,在2020年之前,要改变这七千万人口的生活现状。我希望我们的民营企业家一定要响应中央号召,先富帮后富,帮助没有脱贫的群众去致富,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避免贫困差距的拉大,使得全体人民能够共同富裕,这就是我们共享发展要达到的目的。
?问答环节
问题(宜宾分院): 在时代集团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当中,当您遇到最大的危机的时候您是怎样去应对和解决的?对民营企业而言,在2017年新的一年中,从共性一点来讲,民营企业将会遇到的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王小兰:虽然做企业三十多年,我现在也想不起来历史上哪一次的坎儿是最难过的。简单地说,作为一个企业家,晚上刚想睡觉,来个电话说有一个标没中,就睡不着了,你就会想为什么没中。第二天刚想睡觉又来一个电话,咱们又有一个标中了,又高兴得睡不着了。所以永远老是被折磨着,可能每天100个信息,99个都是坏的。总的来讲,如果你选择做企业,你的使命就是一个事:永远应对不确定性。如果你想应对的是确定性,那你去做老师、去讲课,或者是去做那些很规矩的事,但是如果你想做企业,你永远应对的是不确定性,这种应对的心态对我们来讲是永恒的。这也回答了你第二个问题。2017年,你还是用这样的一种心态,永远去用一种非常开放和非常阳光的心态来应对来自各个方面的不确定性。
问题(武汉分院): 民营资本可能在哪些领域会发挥得更好一些?
陈全生:我还是想说干你自己最熟悉的。我自己办公司,最开始什么都想干,这能赚钱投这,那能赚钱投那,投了几十个,最后发现了,这不行,水太深,那也不行,对手太强,什么也没做成。知道自己不能干什么以及知道自己只能干什么的时候,你就干你自己只能干的事情,把它做专做深做透。从一开始我就否定民营企业或者中小企业搞多元化,改革开放初期可以,因为那时候是短缺经济,干什么都赚钱,但现在是过剩,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所以你的钱千万别想这儿也投,那儿也投,要珍惜你的钱,特别是在明年经济状况不会太好的情况下,一定要干自己最擅长的。
问题(徐州分院): 诚信问题是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短板,我想问一下,在促进民营经济商业环境方面,作为中国民营研究会会长,庄会长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做法?
庄聪生: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反映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当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反映企业家的各种利益的诉求,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一个好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总之,营造一个好的环境,是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研究的课题是每一个时期民营经济遇到的一些主要的困难和问题,今年我们重点研究政商关系的问题。今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谈到要一个“亲、清”的政商关系。“亲”就是党政干部一定要多跟民营企业接触,帮助民营企业家解决问题;“清”就是关系要纯洁清白,不以权谋私。对企业来说,为地方经济建设建言献良策,积极发展企业为地方经济做贡献,就是“清”,不再搞过去的那种靠行贿、拉关系来发展。
今年我们就专门研究了这个问题,同时也认真分析了这些年一些扭曲的政商关系,以及交往中出现的一些不作为的情况,我们也分析了原因,在准备向中央提出五六个方面的意见建议。
再有今年我们还专门研究了关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问题,大家都知道,生产性服务业对于推动实体经济发展非常重要。总之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就是我们的研究重点。所以我希望民营企业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可以跟我们民营经济研究会保持联系,这里就是你们的娘家,有困难可以到这里反映,有苦到这里来诉一诉,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我们也会通过全国工商联合会、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以及中央统战部这个渠道,积极向中央向国务院反映我们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问题(南充分院): 请问陈参事,如果您的孩子2017年想换一份工作,那么您是否会鼓励他去创业?如果鼓励他去创业,理由是什么?如果不鼓励他去创业,理由又是什么?
陈全生:我的基本观点,一,支持青年人创业,二,不提倡大学生一毕业就创业。三,反对在校大学生创业。我办过很多企业,办企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第一要有钱,第二要懂点管理,第三要懂点财务,第四要懂点业务技术。有这几条还不行。上下游客户关系得有,社会的资源得有,政府的人脉得有。有了这些还是不行,还得有百折不挠、坚韧不拔、跌倒了爬起来、打碎了牙咽在肚子里、忍辱负重前行的精神才能办好企业。我们的大学生,95%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对自己的评价很高,对创业的期望值就高,如果他们一毕业就去创业就会想:家里、同学、政府全部支持,我一定能成功。但是从国内国外的一些研究机构的研究结果来看,第一次创业的成功率只有千分之一、千分之二、千分之三。创业失败了,创业者心里一定会不平衡,那种落差会产生不良情绪,结果就是受到打击,对社会不满。
所以我坚决支持青年人创业,但是大学生刚一毕业就去创业我是反对的。在校大学生更要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系统的学习机会非常难得,人的记忆随着年龄变化在不断下降,大学生趁着年轻要好好学习,打实自己的基础,这是最重要的。
所以对我自己的孩子,就是要让他认真学习,到企业去就业,干一段时间之后知道企业是怎么回事,知道社会是怎么回事,知道自己干的行当是怎么回事,再愿意出来创业我就支持。
问题(桂林分院): 在我想问一下陈参事,在当下一个经济环境中,中小企业怎样去正确认识能不能上新三板?
陈全生:我认识一个英国王室成员的老太太,她根本看不起上市公司老总,她说上市公司是自己没钱的,拿别人的钱来做企业。这首先说明全世界不是都认为上市公司老总如何如何,还有瞧不起上市公司的。其次,曾经美国有一个研究上市公司的人问我中国人是不是很愚蠢,因为他认为公司上市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我说你什么道理?怎么讲这话?他说你有自己的专利,而且这种专利完全是自己得到的东西,你不去借钱搞生产,却让成千上万的人来分享你的专利,是不是傻了?
这两个故事都是对我们中国企业的提醒。我们中国的很多企业确实有机会去上市,但其实不应该是这样,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首先企业要以盈利为目的,不盈利算什么企业家?上市公司的好处是什么?上市公司的问题是什么?上市是筹钱的最好办法,降低风险的最好办法,所以才有股市的发明。我要投一百万搞一个项目,如果我一个人投失败了,一百万损失太大了,但是如果我把这个项目搁到上市去,到股市上去,如果一百人投,每人损失一万,如果一万人投,每人损失一百,如果百万人投,每人损失一块钱,股市好处就在这儿,既可以筹集资金,又可以分散风险。但是你分散风险的同时,要牺牲自己的利润。自己要弄清楚这些事情,弄清楚这些利害关系,然后才能想好企业是上市还是不上市。上市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你的所有秘密全部公开,包括有一些认为是自己的商业秘密,财务秘密,都得公开。所以上市公司也会面临很多问题。要认真分析清楚这些所有的事情,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你是上市还是不上市。
责任编辑:cpr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