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看,中国目前的人工智能还处于炒概念阶段,理论基础薄弱,人才储备不充分,但在实际应用层面,和国外水平基本相同。继《浪潮之巅》后,吴军博士出版新书《智能时代:大数据与智能革命重新定义未来》,仅8小时在罗辑思维便销售一空。
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吴军就曾提到:“我是靠基金投资挣钱,公司打工是我的兴趣。”所以除了学者的身份,吴军博士硅谷投资人的身份也不能被忽视,而在接受正和岛采访的同时,他也为我们分享了自身的投资“方法论”。
▲吴军博士,学者,投资人,科技图书作家,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先后在Google、腾讯任职,在此期间领导了许多自然语言处理和相关项目。
“智能化的转化是渐进的”
“很多企业衰落是不愿结合新技术”
前不久,吴军出版的新书《智能时代:大数据与智能革命重新定义未来》在罗辑思维上架,开售当天,8小时内全部售罄,实际上,这本新书也远没有罗振宇推荐说的那么玄乎,不至于有“三个月不看,就不用再看”的地步。
但是哪怕作为一个编程、数据的门外汉,细读这本书也会觉得大有收获。吴军的行文风格依旧娓娓道来,而观点也颇具前瞻性,“大数据与智能革命重新定义未来”,可以说比起讲述TMT兴衰的《浪潮之巅》,这本书才是吴军最熟悉的科研领域。
正和岛:国内、外人工智能的差别是什么?目前人工智能在哪方面应用最广泛?
吴军:中国普罗大众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是从李世石大战AlphaGo开始的,而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媒体在炒、资本也在炒,所以“人工智能”在我国还处于炒概念的阶段,不过任何技术都有泡沫,所以大可不必担心。
其实国内、外在人工智能的技术层面上并没有太大的差距。相比国外,中国会比较快的想到应用层面,在基础技术上没有太大投入,但是这个差距也不会拉开太大,毕竟现在的技术水平和二十年前大不相同。
国外一直有像微软这样的大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做投入,所以基础知识方面比较成熟。而人工智能在我国学术界还没引起太大重视,至少在机器学习方面的科研意识比较差,大学里教授的课程也不多,还没有人才储备。
不过在工业界,包括阿里在内的很多企业,都在利用大数据做智能化产品,所以在机器翻译、语音识别方面,我国和国外的水平基本同步。
正和岛:但是对于商业模式来说,就算是BAT,对于大数据的应用也还处于探索阶段。
吴军:这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智能化是渐进的、这个跟股票投资一样,要先从7%的获利开始,慢慢做才能有资本回报,所以不要总想着翻一番,不要想着到了三、五年后,智能技术就突然变得很厉害,但你现在不去做这方面的布局和研究,两、三年后一定就落伍。
你看微信推送的信息,腾讯会根据你平时的喜好进行数据分析,这就是智能的转化,是渐进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有数字化,大数据使机器变得非常智能,以至于人力做不好的很多事,都能通过机器做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使得机器的力量超过了人类的能力。
正和岛:有一个很泛的问题,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比尔·盖茨好像就发表过相应的言论。
吴军:我想对于这个问题,至少现在不用担心,很多人说这个话题本身就是忽悠。
比尔盖·茨也发表过诸如此类的言论,但实际上他对人工智能的投入非常大,埃隆·马斯克也说过类似话,但在他的生产线上根本就没有工人的影子、用的都是机器,所以对于人工智能,用科幻片的桥段来解读完全没有必要。
但我想人类进入全智能化的时间会比我们想象的要快。比如说腾讯、阿里的信息推荐已经非常智能了,只是我们不把他叫做人工智能,实际上人工智能更像是人脑的一种延伸,就像机器革命时代也只是人类手脚的延伸而已。
在今天来看,计算机下棋赢了人类似乎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但下棋最终还是为了娱乐,所以我们还是要应用这个技术去做一些别的事情,当有了一个基础技术、产生了需求,就会出现新的产品和服务。
“华尔街的基金经理从来不去画K线”
“好的投资人都是作反应”
打开吴军的博客,吴军博士给自己的备注是“《浪潮之巅》作者”和“计算机科学家”这两个头衔,不是十分了解他的人很少知道他的另一个身份——“硅谷投资人”。其实吴军早前接受《环球人物》采访时就曾提到过:“我是靠基金投资挣钱,公司打工是我的兴趣。”
起初约访吴军,得到的第一个反馈是“吴军老师为人很严谨。”而在接触的过程中也不难发现其温和性格下掩藏的严厉,吴军对待工作,会直接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到位的地方。
而做风投还是要有一定的冒险精神,所以一时很难把这个学究一样的科学家和风投精英重叠。
正和岛:我们都知道您除了学者的身份外,还有硅谷投资人的身份。您对最近一些公司的发展怎么看?您之前在《浪潮之巅》有讲过并购的问题,前不久《财经》有一篇封面文章讲的就是“中国已经进入大并购时代”。
吴军:中国之前的并购在现在看来都太过零碎,对于成熟的市场,基本上每个行业,竞争的公司都不会超过三家。所以中国市场的整合是必须的,行业内公司太多就不利于资源整合。我们过去有上百个视频网站,这种情况是绝对不可能持续的,整合后就这么几家。目前有些行业已经没有并购了,电商行业经过整合和发展就比较成熟。
但是对于并购来说,政府监管还是必须的,在这方面美国做的更加严格,中国还没有太多意识。实际上,我最近对万科、雅虎的情况都有一些观点,你可以去关注我的博客,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看,我想对于任何一家公司的兴衰,过分操心都是没有必要的,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终归是一件好事情。
正和岛: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您的投资情况吗?投资回报怎么样?为什么要转到美国做投资?
吴军:首先,我的大部分财富来自于对冲基金而不是风险投资,但这是我想谈的话题。至于风险投资,我起初是把美国的资金带到中国来做投资(中国世纪基金),因为当时美国钱多,中国项目便宜,因此回报非常不错,此后我就主要在美国做投资了,主要是因为一些中国客户也都希望能够投资美国的项目,相比之下,中国的项目现在太贵。
中国世纪基金从2007年到2014年底结束,回报率都在三倍多。美国市场和中国市场大不同,在美国做投资,大家想的不是一夜暴富。不要以为所有的投资风险都赚了大钱,美国大概48%的风投基金都是亏损的,而在中国做PE基金表现更差。太多人做风投,回报自然高不了,中国很多风投过几年哭都来不及。
中国现在的资本还是很多的,不过个人认为与其全部投入到房地产,不如鼓励年轻人创业,即使项目失败,至少培养了年轻人。
正和岛:现在资本都在堵智能化的赛道,您怎么看待“投资风口”这样的问题,您更看好哪个行业?
吴军:好的投资人都是看现象去做反应,所以我不会去做过多的预测。但是我还是知道什么东西是不能做的,比如说跟这个智能时代完全反着来的很多事情我就不会去投资。
要顺应时代发展,我想目前中国有一个很大很好的机会——半导体行业。
当然,这个市场不是一般创业者可以涉及的。我国在半导体方面滞后很多年,现在刚开始壮大,而目前市场上资金又有很多、“智力”发展水平也不错,所以我想这个行业一定会发展很快,但适合规模大一些的风投机构去做。
其实这也是我在根据市场去做出的反应,投资是一个很理性的事,市场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投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零和博弈,正是因为有很多自以为是的笨蛋非要玩股票,搞投资,才让好的投资人有了挣钱的机会。在过去的200年里,美国股市平均回报高达8%,但是散户只有2%,即便如此,每一个进场的散户都以为他们能打败市场,绝大部分散户会习惯性地重复错误,很多人以为画K线能够挣钱,其实任何一个已知的信号都不提供任何信息量,华尔街的基金经理们没人画K线,而是合理地分配资金而已。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投资人的,在我看来,能成为投资人一定要具备两个素质。
一是必须按照规矩办事。我和段永平聊过,在这方面我们的想法非常的一致。我的大部分财富都是从对冲基金里来的。做对冲基金就要相信数学模型,相信客观的东西,有时主观想象和客观的推论是相反的,你会奇怪为什么数学模型给出的结论和人想象的不一样,但最后还是它对了,因为它没有情感因素。
二是心态必须非常平和。95%的人不适合做投资。段永平和我说,投资回报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他就很满意了。我们都是追求长期回报,而不是挣快钱。好的投资人,不会因为股价上下浮动而睡不好觉,所以说如果你想成为投资人,神经就要非常强大、而且一定要守规矩。
责任编辑:cpr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