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黄群慧:以智能制造为先导,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来源:文:黄群慧 更新时间:2016/6/15 10:41:42   
>> 相关新闻链接

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要素是信息,最终方向是智能化

传统的发展经济学认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存在一个产业体系中三次产业依次主导的高级化过程,现代产业结构往往表现为现代服务业主导、占比可达70%的产业结构。但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背景下,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三次产业边界日趋模糊,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正在发生变化,统计意义的三次产业结构数量比例关系越来越难以度量产业体系的现代化程度。随着信息技术的突破发展、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备,信息(数据)逐步成为社会生产活动的独立投入产出要素,对社会经济运行效率和可持续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

也就是说,信息(数据)要素成为了产业体系的核心现代要素,产业体系的现代化程度将主要表现为信息(数据)作为核心投入对各传统产业的改造程度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程度,度量的经济指标主要体现在由于信息(数据)要素投入而导致的产业边际效率改善和劳动生产率提升的程度。随着信息(数据)要素的不断投入,在计算机、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现代产业体系正沿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主线演进,最终方向是智能化,并将进一步支持整个社会向智能化方向转型。

现代产业体系的先导产业不是电子商务,而是智能制造

要构建以智能化为方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必须首先从战略方向上明确哪个产业是先导产业,进而在先导产业带动下,推进整个产业体系的现代化。

虽然我国得益于规模超大、需求多样的国内市场,近年来电子商务率先取得跨越式发展,但现代产业体系的先导产业不是电子商务,而是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可以理解为依靠数据和软件等核心要素投入,以物联网为支撑,实现从设计制造、使用维修、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的高效化、绿色化、社会化、个性化制造过程,包括智能产品、智能生产、智能服务和智能回收等内容。

智能制造之所以成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先导产业,至少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伴随着芯片技术的突破发展、互联网设施的发展完善、传感器价廉量大的供给、先进制造技术不断创新,智能制造作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先导正在迅速发展,成为现代产业体系中发展潜力巨大的行业;另一方面,制造业可以为其他产业提供通用技术手段,既是技术创新的需求方,也是技术创新的供给方,现代产业体系创新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来自制造业的发展。智能制造的发展可以进一步支持和带动智慧农业、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和智能家居等各个领域的智能化发展,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智能化、个性化需求。没有智能制造的支撑,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也将成为空中楼阁。正因如此,无论是德国工业4.0,还是美国提出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都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智能制造也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中国制造强国建设的关键。未来的制造强国一定是一个智能制造强国。

以智能制造为先导,推进现代产业新体系的构建和优化

智能制造能加快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实现转型升级,促进具有更高生产率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为此,我国应调整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由强调增长导向的规模比例关系向强调效率导向的产业融合和产业质量能力提升转变。

我国已步入工业化后期,综合国力已居世界前列,但制造业大而不强,智能化发展相对落后,总体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并存的阶段,不同地区、行业和企业的智能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因此,我国的智能制造发展战略,既要符合国情,又要充分考虑国际竞争环境和智能制造发展趋势。

此外,“母工厂”是日本制造企业集团在其本土设置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最高的工厂,承担着开发试制、技术支援、先进制造技术应用和满足高端市场需求的功能,是国外子公司依托的国内技术创新种子基地,我国应借鉴这一做法,培育智能制造的现代核心工厂。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cprpr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