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表示将在未来开放境外企业在中国境内上市。这个消息被一些市场人士视为“利空”,因为在目前弱势的市场环境下,这条消息无疑等同于将会有更多的资金被吸走,市场的融资负担更加沉重。虽然如此,但我们还是能看到长远“利好”因素的存在。
为什么这样说呢?从中国股市的发展历史来看,无论在怎样的时期,引进外国较先进的理念和战略投资者,都被视为对市场长期发展有利的因素。伴随着外国资本的进入,外国资本家也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全新的思考方式,单就这一点来说,可弥补那些所谓的短期“利空”损失。显然,中国股市国际板的设立将会对股市的整体结构和上市公司治理模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毕竟来自不同制度环境下的企业将会在同一个资本市场内为有限的资金而角逐。同时,在看待设立国际版的问题上,不应当简单地认为该举动只是一种对外开放的形式之一,它实际上是一个作用于现有制度上的外力,是推动股市进步的一次结构性改革。
股市的对外开放同国际贸易是一个道理的:只有交流和交换才能促进各方之间的比较优势流动,进而将有益的因素集中起来并为我所用。美国股市发挥的正是这种作用,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和企业都纷纷竞相到美国投资和上市。美国资本市场的监管正是应不同类型投资者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且具有一定的世界色彩,从而相继被各国效仿。同时,对于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来说,他们所受的约束也可以说是最强的,对它们的监管更为严格,这也正是应最广大投资者的要求而衍生出的结果。类似地,如果中国想成为一个区域性的经济中心,那么其资本市场就必须逐步实现对外开放,而资本的流动会带来技术及管理技能的渗透。
对于中国经济来讲,从国际板所能收获最多的或许不是市场的普通投资者,反而是与境外企业有一定竞争关系的本国上市公司,而这种收获将主要体现在企业长期竞争力的增长方面。
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假如在这种“资本贸易”的框架之下,一方面是中国而另一方则是发展程度相对落后地区的企业,那么是不是来自制度环境较差的企业会影响我国股市的一些平均指标呢?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因为对于中国股市来讲,面对这类企业就意味着更多的监管以及不断加大审查力度,进而才能防范“制度差异”风险。况且如果开放,不光会有来自制度环境较差地区的企业会来我国上市,还会有发达市场国家的企业前来融资。正所谓学习和进步靠的不仅是正面的经验,也会有负面的教训。
一家公司的治理水平及其管理层的整体质量都是很重要的非量化指标,一些机构投资者往往在参考具体的财务指标后而无法得出结论时,便会通过了解公司治理情况来做最后的投资决策。一些数据证实,当外国资本通过股权方式入驻到中国的上市企业后,会对其公司治理情况和企业形象的提升带来一定的正面效应。
在2008年度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评选活动中,有100家A股和B股上市公司入选优秀IR企业,而在这百家公司中,有近35%的企业部分为境外战略投资者拥有。反观没有入选的沪深两市上市企业,其中只有14%的上市公司拥有境外股东。大部分上市公司境外股东(或具有境外背景的股东)都是在评选活动之前就早已入驻上市公司了。这表明,一些外国机构股东更在乎上市企业的公司内部治理,使企业拥有良好的形象和健全的机构,才能吸引更多投资者的目光。显然,外国资本通过股权入驻来影响中国上市企业,进而提高其融资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做法,对于其它中国本土上市企业来讲只是一种间接性的竞争。而如果允许外国企业和资本直接与中国本土企业同台竞逐资本,则是直接竞争的关系了,而这种对公司治理方面改善的推动作用,要明显大于前者。
从长远来看,投资者会倾向于将自己的钱投给那些真正拥有技术与管理的上市公司,所以对于中国企业来讲,真正的考验会一步一步到来。而对中国股市来说,或许来自不同制度背景的企业,会慢慢培育起市场上的价值投资氛围。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