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史密斯: 中国人的素质
来源:环渤海财经网 更新时间:2016/3/9 11:38:58   
>> 相关新闻链接

  作者简介

  亚瑟 • 亨 • 史密斯,中文名:明恩溥(1845-1932)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美国公理会传教士,中国问题专家,作家。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推动者之一。  

  史密斯1872年与妻子来华,先后在天津、山东、河北等地从事布道、赈灾、慈善、医药、教育等活动,先后建立小学、中学和医院,同时兼任上海《字林西报》通讯员。在中国居住长达五十多年,成为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

  1906年3月6日,史密斯等人在白宫向美国总统西奥多 • 罗斯福建议,将清朝支付给美国的“庚子赔款”,以部分退还方式用来在中国兴学、资助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从而建立了清华大学和协和医院等。并为中国留学生赴美打开了大门,一批又一批年轻学子从封闭的国度走向世界,涌现出众多优秀人才,归国后成为不同领域的精英。

  史密斯写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著作,如《中国文明》《中国人的素质》《中国乡村生活:社会学的研究》《中国在动乱中》《王者基督:中国研究大纲》《中国的进步》《今日的中国与美国》《汉语谚语俗语集》等。

  《中国人的素质》一书被公认为世界上研究中国民族性最早、最详尽的著作,先后译成法、德、日等多国文字,使史密斯在国际上得享盛名。

  《中国人的素质》对中国人的素质、性格进行了全景式总结,引证丰富,文笔生动。或褒或贬,无不言之成据。时至今日,读来仍使人警醒与深省。在揭示中国国民性与中国政体同中国现代化之间的深刻矛盾方面,不乏真知灼见。(本文摘选自《中国人的素质》)

  摘要:

  ◆中国人不缺智慧,缺少的是人格和良知。

  ◆中国繁琐的礼节近似于表演,目的在于维持尊卑关系,做到尊卑、长幼有序。

  ◆中国人缺乏数字上的精确性,做事马马虎虎。中国人做的统计数据,根本就不可信。

  ◆不论读书人还是底层人,都是天生就爱钻空子。

  ◆中国人思路混乱,根本就没能力直直白白地、清晰地陈述自己,所以说话拐弯抹角、充满暗示。即便你精通汉语,你也很难听的懂中国人想表达什么。但一旦你触犯了他们的忌讳,他们又会挤兑你。

  ◆明文规定是一回事,怎么执行却是另一码事,中国人善于阳奉阴违。

  ◆小摊小贩充斥大街小巷,中国人对公共资源毫不关心,把一切防范不严、容易搞到手的东西据为己有。

  ◆中国人忍受能力超绝,一切来自权力者、权威的打压,他们都默默忍受,于是也就维持着故旧的体系。权力者只要给他们一丁点儿的光,他们便心满意足,绝不敢拼命抗争。

  ◆中国人对别人的苦难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只要看妇女、儿童、儿媳妇在中国社会的悲惨遭遇就明白了。

  ◆中国人彼此互相猜忌,互相拆台,制造、传播谣言彼此中伤,以致人人自危;从小便教会孩子虚伪,在中国最难获得的便是真相。

  ◆政府的通告冠冕堂皇,滴水不漏,但缺的便是真相;中国人要么没有信仰,要么对一切信仰都不会刨根问底,以至于什么神都信,但也只是为了捞好处,内心深处缺乏庄严感。

  ◆中国社会就像中国的一些风景区,远看风光迷人,近看则破破烂烂,颇多可憎之处,且臭气熏天。

  一.面子问题

  在西方人看来,中国人的面子就象南洋诸岛上的禁忌,是一种不容否定的潜在力量。所不同的是:面子不可琢磨,不讲规则,废除或替换全由人们的常识来定。中国人的思考方式是戏剧性的,作为一个民族,中国人天生富有(且需要)很强的表演才能。面子很多时候事关形式,与事实无关。

  在中国调解争端时,和事佬也要务必仔细考虑双方面子。调节之举只是为平衡有关各方相应的面子。这一原则在法律裁决中也常常得到运用,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一场不分胜负的游戏。

  有个仆人失职,还拒绝履行自己的职务。他知道这下要被辞退,便把犯过的错误再犯一次,然后主动辞职,以此保持面子。有时官员被杀头,但得到特殊的关照允许他穿着官服上刑场。这也就是给了他一个面子。

  二.节约持家

  中国人的饮食极为简单,但烹调食物和招待方面不愧是艺术大师。样样东西都可以成为他们的盘中餐,就连病死的狗、马、骡、蛇等都不例外。

  每个普通家庭上顿吃剩的饭菜下次往往还要端上来享用。中国的猫狗吃的是人类的残羹冷炙,他们活的实在艰难,可以说是苟延残喘。

  中国人节约习惯的表现极致,甚至不惜反映在必不可少的饮食上。他们为了省下几个铜板往往可以不吃饭,哪怕要重负而远行。

  毫无疑问,中国人会把普通外国人看成浪费肥皂的人。就像意大利人眼中的英国人。中国人的衣服洗是洗了,所用的肥皂少之又少,拿我们所说的标准来衡量,简直没洗过。

  三.勤劳刻苦

  中国的教育模式很难博得西方人的好感,其种种弊端不容忽视,各省纷纷抱怨。合格的候补生员远多于实缺,可是人们仍然热衷于功名。从最低的到最高的科举考场从来都是人满为患。每一职位都有一万人竞争。很多考生高达90多岁。

  如果说中国读书人过的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生活,那么农民更胜一筹。干农活辛苦,专门从事体力活的劳工更加如此。他们始终摆脱不了极端贫苦境况,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大清皇帝早朝时欧洲各国的宫廷尚在梦乡之中。令人惊奇的是,中国最繁重的阶层数当官的。他们事必躬亲,有一位内阁大臣每天早上两点离家,在宫里值勤的时间是三点到六点。六点到九点要在朝中议事。九点到十一点他要待在兵部。十二点到下午二时在刑部办事。下午两点到五点,甚至七点要在衙门度过。

  如果中国人能在诸多美德中得到平衡,来弥补一些基本素质的明显缺乏(尽管这些素质被称为恒德,但他们始终缺乏的就是这些),那么他们一定能兴旺发达起来。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只要诚实和诚信在中国的道德理论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此后就会获得由他们无与伦比的勤劳所带来的丰硕回报。

  四.礼节约束

  中国的古代典籍中就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之说。有了这么多礼节约束,一个民族想要得到繁衍发展,似乎是不可能的。礼节,就像所有技艺表演一样,也属于技艺上的仪式,之所以重要,并非心态或情感的需要,而是复杂整体的某些部分的需要。中国人所确立和使用的全套尊称,在西方人的眼里简直不可思议,甚至令人发疯。

  这些称呼只是维护既定的尊卑关系,是保障社会稳定必不可少的因素,而且可用作润滑剂,起到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尊卑有序,上下有别,各得其所,才天下太平。礼节有如气垫,里面空无一物,但妙就妙在能减轻震荡。

  五.缺乏时间观念

  最令人生气的是中国人在社交访问时不守时。

  中国人缺乏时间观念还在他们劳作过程中,他们干活总是姗姗来迟,早早而去,动辄歇息喝茶。相比之下,出席中国的宴会还要可怕,时间拖的很长,菜肴数量既多,品种又繁,凡是赴过这种宴席的外国人无不望而生畏,但中国人还觉得意犹未尽。

  六.忽视精确

  中国人不明白,为什么外国人热衷于事事都要一丝不苟,搞的准确无误。中国满街都有制秤的人,可以按照顾客的要求在秤杆上镶上点点,买秤的人往往都有两种秤,一种是卖东西用的,另一种是用来买东西。秤的标准只能根据每个购买者自己来定。

  中国人在数字上缺乏精确性,也是他们的一个特点,甚至在文字的书写和印刷上都有所表现。在中国很难找到一本廉价书没有错别字。

  我们在研究中国历史记录时,要多留余地。利用中国人提供的数字和数量很容易使我们误入歧途,因为这些数字和数量往往不确切。其次,对中国粉饰性的人口普查要小心谨慎。

  七.天性爱钻空子

  与你打交道的不管是中国的读书人,还是没有文化的苦力,都一样,无不天生就会钻空子。他们就像一月里的北风,无孔不入,也像流水,见缝就钻,轻轻松松,身手敏捷。

  八.拐弯抹角

  外国人只凭听中国人讲话,不可能明白他到底是什么意思。不管你汉语水平多高,也不能了解对方的意思。也许他能字字句句听懂,也能写下来,仅此而已。要与中国人交往,除了有完备的汉语知识,还得具备很强的推理能力,这可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中国人就是不愿讲真话,官方生活便是最完美的例证,讲究形式和矫揉造作发挥的淋漓尽致。即便是最没有文化的中国人也会随机应变,即兴想出种种牵强的借口,这种非凡的能耐无不令人吃惊。

  中国人拐弯摸角还有一个例子,中国的礼仪规定很复杂,常常使人得罪了他人。这些礼仪在我们看来是非常荒唐可笑的。如,信纸的折法也有讲究,稍不留意就会被看作故意冒犯人。

  中国人把坏消息告诉他人时,也要粉饰一番。但他们采取的好方式虚假至极,在我们看来,简直令人吃惊,感到毫无意义。

  九.柔顺而固执

  在执行命令方面,中国的各级官员间,或多或少也盛行阳奉阴违的现象,连高层的官员也如此。他们不执行命令有的是个人懈怠,有的是碍于情面,最重要的是金钱的诱惑。政府各部门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外国人要长期不断地观察就能发现。

  中国的判决是一回事,执行又是另一码事。

  之所以说他们柔顺,因为他们有着与骡子一样固执的性格的同时,还有独特的屈从能力。中国人不失风度的接受责难,这是一个说明柔顺天性的更好的例子。

  中国人好比竹子,优雅,用途广泛,柔软易折,且中空,东风吹来,它弯向西。西风吹来,它弯向东。没有风时,它挺立不动。

  十.心智混乱

  中国的教育并不让受教育者全面掌握一门学科,并付诸实践。中国人普遍有个习惯:把事实直接当做原因,这是心智混乱明显的表现。“你为什么不在面包里放盐?”你问中国的厨子,“我们向来不在面包里放盐”,他解释道。

  心智不清的另一种表现就是一般人不能理清自己的思路,并原原本本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叫甲去告诉乙,让某丙约束自己的行动,在中国是非常愚蠢的做法。要么这话压根就没有传递过去,因为有关几个人根本就不明白这话的重要性,要么传到某丙时,已走了样,他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中国千千万万的人贫穷潦倒,愚昧无知,这样的命运使得他们眼界自然狭窄,心智必然混乱。他们的生存环境无异于井底之蛙,看到的确只有方寸黑暗的天空。



责任编辑:cprpr
[1] [2] 下一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