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消息 A股上证指数从去年11月份1664点阶段性低点一路升高,到今年8月4日3478点阶段最高点,主要是“宽松”货币政策带来充裕流动性,并在不断向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助推下完成。有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央行一个所谓的“动态微调”诱发的流动性预期忧虑,无疑成了一个重磅炸弹,给市场带来极大的冲击。市场情绪的“惊慌失措”结果是:在8月4日至19日短短12个交易日时间里,上证指数狂泻693点,重挫20%,9月1日还一度跌到2639点,创3个月来新低。之后,在相关管理层多方“维稳”下,“流动性焦虑”得以抚平,市场信心得以恢复,上证综指9月17日又重新回到本次大跌以后的相对高点3060点。
这里需要说明,宏调部门所谓“动态微调”还不是真正意义的“刺激政策退出”。可见,未来对于刺激政策退出哪怕是细微的风吹草动,对于A股大盘的走势都将产生震撼性的影响。
眼下,对刺激政策调整或变向的担忧和臆测,已经成为市场不能承受之重。这种市场心态称之为“政策变向焦虑症”。现在看来,中国股市依然唯宏调政策的走向“马首是瞻”。
那么,未来刺激政策趋向如何?哪些因素将左右这种趋势?对于A股走势的影响又将如何?
宏观经济数据进一步向好
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
9月11日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公布8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数据显示,8月宏观经济走势波澜不惊,总体运行情况好于市场预期,经济复苏回升态势仍在继续。
如工业增加值增速明显加快,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比上年同月回落0.5个百分点,比7月份加快1.5个百分点,连续四个月同比增速加快;1月份至8月份,同比增长8.1%,比上年同期回落7.6个百分点,比1月份至7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
信贷增速并没有如预期大幅减少。整体来看,8月份金融运行数据显示,货币市场流动性仍保持充裕态势,4104亿元的新增信贷投放超乎市场当初的悲观预期,其中M1增速的继续上行显示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投资需求和意愿继续回升,经济活跃度继续增强。居民户存款的继续减少以及减少规模的扩大显示居民储蓄存款搬家现象仍在持续。
8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4%,增幅比7月15.2%高出0.2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和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5.3%和15.5%,而7月分别同比增长15.1%与15.4%。
但是,8月份出口数据低于预期,主要原因在于发达国家经济状况仍未有明显好转,特别是就业和信贷紧缩状况反而进一步恶化。长期看,出口前景将取决于世界经济再平衡,特别是美国消费模式调整和中美经济再平衡的结果,而这也是长期忧虑所在。
因此,温家宝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指出:“现正处于经济回暖复苏的关键时刻,不能也不会在不适当条件下改变政策方向。”所以,虽说经济企稳态势进一步确立,但制约宏观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通胀虽有远虑但无近忧。
刺激政策退出时机及市场把握
一般而言,在经济刺激政策退出时机的把握上,存在如下一些基本规律,那就是:在已确认本国经济连续3个月回升之后,或在判明经济已连续2至3个季度下滑(依经济下滑程度而定,一般性下滑两个季度即可,本轮刺激政策下滑是在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冲击下适时推出的,面对的环境前所未有,其淡出的时点会相对延长,笔者认为这一时间会延长1至2个季度)。经济刺激政策可以逐步微调,而微调的过程就是逐步退出的过程,即所谓刺激政策的“淡出”。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