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曾借力VC而成功融资并上市的互联网企业,现在又逐步变成这些VC的有力竞争者。
为了进一步扩张自己的业务领域并遏制未来可能的在细分领域的竞争对手,京东、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开始以更猛烈的速度和VC争抢靠谱的创业项目。和传统VC相比,这些产业资本所能提供的远不止于资金,还有一系列初创企业所急需的供应链、品牌包装推广、销售渠道等各种资源。
“许多资源是一般的VC投后团队所难以覆盖的,这也是互联网企业做投资的最有利竞争条件。”一位京东内部员工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为了在短期内以更低成本吸引更多的创业项目,京东和阿里巴巴还打起了“股权众筹”的主意。5月19日,蚂蚁金服宣布将推出股权众筹平台“蚂蚁达客”,和京东3月份上线的“东家”类似,该平台使阿里巴巴和京东从股东角色转化为融资中介平台,而创业者通过出让小额股份吸引更多的中小股东以小额投资参股,可以快速解决小微创业企业初期融资困难的问题。
“选择股权众筹其实并不是看重上面所融得的钱。”智能空气净化器三个爸爸创始人戴赛鹰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我希望通过股权众筹让更多人深度参与到企业经营,给我们提建议并形成像小米那样的粉丝经济。”他表示,通过股权众筹可以招募到上万个股东,这些股东兼任投资人和合伙人,并通过他们辐射周围的人,这才是股权众筹最吸引创业者的地方。
“重粉丝经济”,创业者们如此概括这种新玩法,让潜在粉丝通过股权和企业深层捆绑。在创业圈内有这么一个“4%辐射定律”,如果让你的潜在客户中4%成为你的股东,剩下的96%则会被这些人潜移默化地逐步辐射覆盖,这也是股权众筹最终希望达到的目的。
众筹的概念最初由国外众筹网站Kickstarter引入国内,点名时间、京东众筹等平台应运而生,创业公司通过出让一些福利或者产品在短期内融得运作资金。
但问题很快就出现了,这种产品众筹的运作模式并不吸引服务类创业项目,仅适用于有具体产品的智能硬件和泛文化领域(演唱会、明星见面会、微电影等)。为了扩增平台品类,去年开始已经有许多众筹平台尝试股权众筹,但受限于公司法中“公司的股东人数不得超过200人”的规定,股权众筹一直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而不得发展。
去年底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让行业看到了希望。虽然该法案并没有允许股权众筹以公募的方式进行,而是以私募、非公开发行方式定义,但行业内普遍认为这一政策的出现,加之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的“建立资本市场小额再融资快速机制,开展股权众筹试点”,将促进公募版政策于今年内推出。
一位股权众筹平台创业者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如果公募版股权众筹真的推出,对初创企业在网络公开募资有很大帮助,这也是京东、阿里等公司在今年选择做股权众筹的原因。”此外,5月17日有媒体报道,监管层有意批准京东、阿里、平安三家公司进行公募股权众筹的试点,允许其公开发行注册豁免。
“我还在等。”一位还在犹豫是否加入京东“东家”平台的创业者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由于“东家”才刚上线一个多月,面对阿里、平安等平台的选择,许多创业者对股权众筹还持观望态度,“毕竟最后公募版到底是什么政策也还不确定。”
现在看来,无论是京东、阿里还是平安,现在上线“股权众筹”更大的意义在于争抢先发优势。为了在最早期争取更多的项目,京东动用了一切资源打造创业生态圈。其中包括京东内部的O2O、金融、物流、采销、电商平台等渠道资源,还有一系列合作的投资机构,和供应链合作伙伴科通芯城。蚂蚁金服表示“蚂蚁达客”得到了IDG、红杉等机构的资本合作。
这让京东等平台和VC成为了既合作又竞争的复杂关系,一方面平台需要和VC的专业投资人合作,让他们来协助审核平台项目并为其背书;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希望比VC更早地找到“下一个京东”、“下一个阿里巴巴”,以在最合适的时机并购或者取得高额融资收益。
但VC们现在还暂时不用担心。尽管“股权众筹”对小股东的门槛已经低到“年收入超过30万即可”,但“创业公司60%-80%的失败概率”、“3-5年无法退出”等风险也使这个平台不能在短期内成为大众市场。此外,公募版股权众筹政策还未最终敲定,也无法确认股东人数限制是否能有突破。
此外,由于多数创业者还对股权众筹持保守态度,目前多数平台上项目融资成功率并不高,这也将导致难以进一步吸引更好的项目来平台众筹股权。也许正像一位众筹平台内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所说,“现在只能尽量用更多、更全面的行业资源吸引创业者来,并等待公募版政策是否能有所改善,走一步算一步吧。”
责任编辑:cpr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