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集团董事局主席 郑永刚
近几年,我国大量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都在着力转型发展。这既是部分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后的主动选择,也是经济发展形势所迫。有的民营企业转型较为成功,在业务板块、治理结构、股权结构、企业文化等方面,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但还有大量企业依旧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从杉杉集团的情况看,由于我们主动转型的时间较早,转型方向始终坚定,取得了较好成效,也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供大家讨论。
杉杉集团上世纪80年代靠服装起家,凭借品牌发展战略,成为首家在国内A股上市的服装企业。到上世纪末,杉杉西装已确立了国内领先服装品牌的地位。当时,我们已经意识到,随着其他服装企业品牌营销意识的提高,特别是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外资品牌的大量进入,国内服装业高速发展期将随之结束。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大量外资服装品牌的加工订单涌入国内。但杉杉是依靠品牌经营发展壮大的,企业对给人“代工”赚取加工费的模式,始终保持谨慎态度。因此,我们认为服装业务要继续走自主品牌道路,同时开拓新的领域,实现集团多元化转型。
从1999年开始,集团一方面继续加大服装板块投入、购买了多个国际品牌,另一方面开始寻找一些有长远市场潜力的业务。一次偶然机会,我们接触到一项关于锂电池材料的国家“863”项目。集团反复调研后认为,锂电池未来有望成为新能源主流,项目产业化前景巨大,因此决定斥资进行“产学研”转化。
经过多年投入,目前杉杉集团在锂电池的负极材料、正极材料、综合材料等主要基础材料研发生产上,已在国内遥遥领先,有的处于世界最高水平。比如,负极材料方面,我们的客户涵盖索尼、三星等企业,还和奔驰公司达成了10年合同,为其提供混合动力汽车的锂电池材料。正极材料方面,杉杉产能已达万吨级,这在全球范围内也只有3家企业能做到。难能可贵的是,虽然锂电池行业尚处高速成长期,但杉杉在这方面已迈过盈亏平衡点,实现了盈利。
回头看,杉杉当初决定从单一服装业务向多元业务转型十分及时,取得的成功也超出当初设想。当然,其过程之艰辛、经历之坎坷也可想而知。今天,在我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都出现深刻调整的背景下,杉杉集团能继续稳步增长,实现营业收入达240亿元,资产总额超230亿元,都离不开企业的主动转型。
这些年的转型之路中,我深刻感受到,只有不断创新、坚持转型,企业生命之树才能长青。当然,这里的“转型”是广义概念,因为企业发展中的任何一点自我修正和调整,都可以理解为“转型”。具体而言,我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方面,企业要学会“远视”。在产业选择上,必须结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同时具备全球化视野。比如,杉杉选择新能源、锂电池行业,就是看准了这个行业是未来经济发展需要。同时,新材料行业也是我国相对薄弱的基础性行业,能够得到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反过来,如果企业转型方向错误,转型就会如逆水行舟。
这种“远视”还可以理解为对产业培育的耐心、对既定方向的持之以恒。这些年,杉杉为了发展锂电池行业,可谓全神贯注、心无旁骛。这一点,应该特别引起部分正在转型民营企业的高度关注。须知,转型不能三心二意,不能看到什么赚钱就往里投。总想着赚“快钱”,有时会要了企业的命!
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转型也要学会“近视”。所谓“近视”,是指企业投入要很“现实”,要学会算账,不能过于冒险激进。民企的实力普遍不够雄厚,因此,在转型初期,一定要学会“借力打力”,比如借助国家大力推广的“产学研”政策。杉杉锂电池项目就起源于国家“863”项目,后期多项研发也都是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技术、人才、资本等投入。想要致力于向高科技转型的企业,可以多向这方面寻找项目。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