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养猪,很多人对此可能不屑一顾,说中国人养了几千年的猪了,有啥难的?确实不错,“家”的含义也正是来源于此。可养猪走到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不仅养猪越来越难,而且想靠此赚钱更加困难,即便是网易的丁磊早在2009年就曝出要养猪,直到今天,“丁磊”牌猪肉也一直未见到踪迹,养猪何其难?为什么呢?
从微观来说,单个农户养十几或者二十几只猪,养殖难度和赚钱难度并没有多大,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但请您注意,这也是单个养殖户刨去了养殖的很多隐性成本,比如土地成本、人工成本、甚至一部分饲料成本等,所谓的盈利也仅仅是账面盈利。如果真的算起来,其实养猪也是赔钱的!
到底养猪难在哪里呢?
有人说是饲养管理,饲养管理不善,饲料选用不当,使料肉比提高0.2,每头出栏猪用料就会增加20kg,猪群发病,药费每头猪增加10元;有人说是饲养品种,众多试验表明,饲养优良的杂种猪,可使母猪每窝断乳仔猪增加l~2头,增重提高l0%~30%,饲料利用率提高10%~l5%,好的品种如大约克、长白猪等比本地猪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可提高经济效益l0%~l2%;有人说是环保问题,如果采用“零排放”技术,1头猪要摊100元,立体种养模式l头猪要摊86元,在一头猪都极其难赚50元的情况下,解决污染问题可谓是“痴人说梦”。
以上都是养猪面临的难点,但无论是饲养管理还是品种甚至污染等问题,都是养殖户能控制的。什么意思呢?换句话就是说饲养管理、品种和环保技术都是养殖户自己可以去选择更好的技术来解决,真正困扰养猪难的在于不可控制的因素也是决定养猪是否赚钱的核心因素在于两点:饲料成本和选择出售活猪的时机。
为什么这么说呢?先说饲料成本吧,一般情况下,饲料费用占养猪成本的70%~80%,最低也要占到60%。怎样合理地选择、利用、开发饲料,提高饲料报酬率,降低耗料率,对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可能你会说,那就研究如何提高饲料利用率就解决了嘛。“既要马儿快跑,又不给马儿喂草”,这样的事情你认为会发生吗?饲料成本对于个体养殖还是规模化养殖都是不可回避甚至无法控制的成本,恰恰这也是占比最大的成本。
原因是什么呢?这主要是因为饲料的主要原料是玉米和大豆,《商业价值》在2011年《危险的玉米》一文中提到,2007年至2010年中国进口玉米从35千吨增长到1572千吨,出口则从4846千吨下降到127千吨,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1—10月份中国玉米进口量达455.6万吨,比2011年同期增加361.8万吨,增幅385.7%,2012年全年进口515多万吨;大豆更不要说了,2012年进口已经接近6000万吨,据美国农业部海外农业服务中心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预计2013/14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可能在6750万吨。
显然,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造成价格不确定性越发明显,而这对于养猪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成本处于高度不确定性的变化中。
而出售时机的选择,一般来说,工业化养殖的猪三个月即可出栏,而选择何时出栏对于单个养殖户甚至规模化养殖者来说则无法选择。
中国养猪的现状是这样的,截止于2009年底:全国年出栏10000头以上(或基母500头以上)的大型规模化猪场(或公司)约2000个,其出栏量约占全国年出栏总数(6.6亿头)的7-8%。 预计今后5年内,大型规模化猪场出栏猪规模上述这个比例(7-8%)每年将以2-3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这个比例将达到20%左右,大型规模化猪场年出栏总数将达到一亿头以上。
可以看到,即便是规模化养殖,规模也非常小,最大的养猪企业温氏集团每年出栏大约650万头猪以上,也仅仅占到总出栏的1%,而美国最大的养猪企业希斯菲尔德可以占到美国市场份额的30%以上,差距极大。
而市场价格决定于供需关系,大量的小养殖者的存在,由于需求存在淡旺季,但供给却是不可控的,因为养殖者出售时机选择无法确定,这也是造成市场价格涨跌的主要原因。可喜的是,中国生猪期货在2009年12月已经开始,应该说这对于生猪出售时机的选择是个利好。
养猪为什么难?难在两端即成本端和价格端都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这是目前任何养殖户都无法控制的。解决的办法如果治标,则要加强养猪业的信息化建设,通过互联网等方式来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墙;如果治本,则要加强养猪业的科技化建设,通过科技的进步提高养猪产业链的竞争力,毕竟养猪是个系统工程,不是靠解决一个环节就能彻底解决的!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