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把全球经济现状比作一个从高处摔下来伤筋动骨但侥存性命人。"伤筋动骨一百天",而这一次的摔打何止是伤筋动骨!我们对经济的"疗伤",需要兼顾内外,在探索的过程中还要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复苏,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耐心。
就国内而言,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还不稳定。世界经济前景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外需下滑的压力仍然很大,内需拉动在短期内还受多方面制约,一些行业、企业经营仍然困难,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一些刺激政策的效应会递减,一些着眼长远的政策收到成效需要时间。
"对中国而言,应更多地转向国内需求,这也是中国政府的想法,但受传统储蓄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这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来使国内需求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加2009夏季达沃斯年会的德意志银行集团副主席凯欧·克哈维萨11日在 "重新调整全球需求"的分论坛上如是说。
美国财长盖特纳11日表示,美国经济在未来依然会遇到不少考验。金融系统仍面临较大问题,美国财政部预计止赎现象还将在较严重的水平上持续一段时间。
在本月5日的G20伦敦会议一开始,英国首相布朗就强烈反对经济刺激计划的"退出计划",并且敦促其他成员国继续实施扩张性经济刺激措施。警告说,现阶段实施退出计划将是个"严重错误",将扼杀刚出现的暂时性复苏势头。
决心:推动增长的保证
从国内存在的问题来看,要增长就需要调结构,从全球的角度来看,重振增长要打击贸易保护主义,所有这些都有下决心解决。
从国内自身存在的问题来看,产业结构不调整,新的增长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调整结构就会触及到目前的一些现有的发展模式的利益。不经过阵痛,仅靠一些表面工作,去幻想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是不现实的。
目前看,中国GDP增长更加依赖投资,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扩大,民营中小企业更加困难。新能源的建设刚开始不久,部分行业就出现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的问题,这些都是要下大决心解决的问题。
放眼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还很严重。"中国制造"一直遭到一些别有用心的贸易保护主义者的诋毁和抵制。在经济危机的阴影下,西方国家动辄对中国进行百般刁难。
走出危机,走向复苏,需要各个国家的共同努力和合作,贸易保护主义泛滥只会延宕复苏的进程,甚至加剧衰退的扩散。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远未消除,全球反对保护主义的决心不能动摇,行动不能松懈,更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保护主义只会拖累世界经济复苏,最终受害的是各国企业和人民。"温总理在开幕式上警告说。"纠正形形色色的隐性保护主义行为。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决不搞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