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2013年国内食用油市场走向何方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更新时间:2013/1/17 11:33:37   
>> 相关新闻链接
·奥特莱斯能否拯救实体商业? ·红孩子裁员风波背后:易购并购策略遭遇挑战
·机器人正入侵中国工厂:替代工人加班没怨言 ·劲霸史上最严重下滑背后:转型滋生腐败
·比尔盖茨买三一重工巨亏 史玉柱投民生银行狂赚 ·北斗民用市场起航 设备较GPS贵一倍
·团购2012五度阵痛后格局趋稳 ·庞大变相销售无法上牌国二车 遭集体投诉
·4S店歇业背后:汽车经销商资金链弱不禁风 ·茅台五粮液销量雪崩 棒喝经销商死守价限

  2012年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就食用油市场而言,黄曲霉素等高致癌物屡次曝光,就很明显起到了提醒消费者并净化市场的作用。

  食用油行业资深人士指出,2013年食用油行业将会承接上年的品牌化、规范化、健康化趋势继续迈进,其中品牌小包装油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问题及调和油国标问题将最为瞩目。

  小包装油呈寡头竞争

  多年来,食用油市场经历了从小牌子林立到品牌鼎立的大鱼吃小鱼的行业成长过程。就目前食用油市场状况而言,中国当前拥有2600万吨的食用油市场,小包装食用油占比例不到20%,散装油占据80%以上,而在香港、新加坡和日本,小包装食用油已占当地食用油市场的50%-60%,因此我国小包装油市场潜力巨大。而在小包装食用油领域中,以“金龙鱼”为代表的益海嘉里系占据45%的市场份额,以“福临门”为代表的中粮系占据约15%的市场份额,“鲁花”占据7%-8%的市场份额。

  前述业内资深人士指出,随着散装油在消费者心中安全地位的下降,并伴随着各地逐步出台的 “禁散令”等釜底抽薪政策,估计小包装食用油的市场份额会进一步扩大,在其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的同时,小包装食用油各品牌间的竞争自然会呈现出白热化、寡头化的态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虽然目前市场上可见的小包装食用油单品已经达到4000种,看似依然是品牌林立,但从市场占有率来看,小包装油市场的竞争依然是前述几大品牌之间的竞争。

  而且从消费者的认知度来看,食用油市场特别是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的品牌化趋势同样明显。一位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小包装食用油市场潜力巨大,将会吸引更多新品牌加入,但因为目前几大品牌既有地位已十分牢固,且消费者普遍较认同大品牌,除非另辟蹊径走差异化道路开发新的得民心油品,否则行业中将很难出现“黑马”。

  据了解,在去年益海嘉里和中粮集团分别推出了稻米油和玉米油,成为行业寡头竞争、努力扩展新油源、走差异化路线的典型。

  散装油或将逐步退市

  最近禁售散装油的城市是湖南株洲,该市于去年11月份发布通告,全面禁售散装食用油,开创了湖南省先河。据不完全统计,除株洲外,国内已有北京、海南、青岛、西安、乌鲁木齐、北海、昆明等多个城市明令禁止散装油销售。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对食品安全的重视,购买桶装食用油已成为不少消费者个人或家庭的首选,散装油全面退市不是没有可能,而去年散装花生油频曝高致癌物黄曲霉素B1超标事件对这一进程有所推动,不过散装油的最大消费在中低档餐饮业,散装油最终何去何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部分庞大市场的优胜劣汰。

  散装油虽然不能和劣质油画上等号,但其存在的多重隐患是显而易见的:来源地不清,进出货缺乏科学、详尽的记录,卫生状况难以保障,一旦发生问题无法追根溯源。

  调和油国标出台再延期

  对消费者而言,2012年食用油领域最大的鼓舞消息应是《食用植物调和油标准》将在2013年年初正式出台,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国标可能再度搁浅,正式出台还需时日。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知情人士透露,因调和油市场份额巨大,多方利益错杂,因此调和油国标出台首先需要“调和”的是各方利益。

  调和油概念源自多年前,国内第一大食用油品牌金龙鱼向市场推出1∶1∶1概念的调和油。目前,调和油的概念已经被普遍接受,调和油的定价和销售量都已经非常稳定。资料显示,2011年我国食用调和油的产量达238万吨,占小包装食用油507万吨的46.9%,已经超过大豆油成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品种。终端市场上可见的调和油品种不下20余种,由此可见调和油市场竞争之剧烈。

  据业内介绍,100元的大豆油除去生产、包装和销售成本,只能有3%的盈利。而100元的以大豆为基础的调和油可盈利6%,是纯大豆油的2倍,这也是近年众多企业投身调和油品类的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如此重要的油品却因种种原因长期没有一个标准,因此调和油市场一直有着“乱调”的臭名。正因调和油的产品配方不强制公开,一些厂商倾向采用成本较低的油种作为调和油的主要成分,或肆意夸大宣传单种油的含量,最终,深受其害的只能是不知如何辨别调和油优劣的消费者。(记者 王松才)

 

 



责任编辑:cprpi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