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高级中学校长顾吉祥说:“‘幸福教育’和‘升学’不矛盾。学生心理能力进步,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从外在需求转变成内在需求之后,他们学习会更发奋。”
教育部“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调查研究”课题组组长陈虹针对我国东、中、西部10个城市开展了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调查。在统计心理咨询师情况的调查中,有48%的学生回答其所在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室(或阳光小屋、心理辅导室、知心屋等),24%的学生回答学校没有咨询室,28%的学生回答不知道学校有没有心理咨询室。
在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上,专家们分享了自己在家庭中和孩子相处的故事和经验。清华大学心理系主任彭凯平说:“和孩子相处,要有‘接触’、‘交流’和‘文化’三个方面。我的两个孩子都是男孩,我就和孩子们一起打球,在接触中增长感情。还有,要和孩子很好地交流沟通。同时,也要让孩子发现文化的美,也就是艺术、生活的美。现在的孩子学习很辛苦,如果孩子能认识到文化的美妙,学习对于孩子来说就会变得有趣和主动一些。”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任俊讲了他和孩子间的一件小事:“我的孩子有段时间喜欢打‘魔兽’游戏。我说,好啊。我花了500元给他的账号升级,并在一旁场外指导。我让他写计划,写打算怎么玩。这样过了一个月,孩子不想玩了。”他说:“我对孩子有时会‘吹牛皮’。就是晒晒孩子的优点,有时孩子没达到那个标准,也会把他的优点夸大一下,来鼓励他。”
陈虹认为,中国传统教育中,缺少能增加幸福的感情表达。“我问一位男士是否爱他儿子,他说当然。我问,你怎么表现?他说,如果有需要,我愿把我身体的任何部位拿来换我儿子的生命。但说爱,我张不开口。”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马丁·塞利格曼认为,对于穷国来说,财富的增加会有效促进国民的幸福感。但对于中国这样已经处于和平繁荣的国家来说,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增加,对国民幸福感的促进程度是较小的,甚至会越来越小。
在彭凯平看来,幸福教育是中国教育的改革方向。“我们关心‘人’的问题,首先应从青少年开始。”彭凯平说。
责任编辑:Cpr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