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民企前8月发债占比不足一成 受制先天不足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更新时间:2012/9/27 9:23:31   
>> 相关新闻链接
·报告称中国民企500强掌门人超八成参政议政 ·报告称中国民企500强6成与国企改制关联
·中国奶业的质量重生之路 ·多地投资频现大手笔 地方发债高达2211亿
·百富榜469个富人财富缩水 太阳能服装等行业最惨 ·制造业资本“东南飞” 中国制造面临转型
·中国高速公路长年大跃进建设 负债超千亿 ·进口低价原料奶殃及养殖业 奶农卖牛减亏
·报告称中国大学生就业起薪前五位全是工程类专业 ·全球最值钱品牌 7中企上榜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由民营企业发行的债券,占全部企业债券的比重还不到一成。这表明尽管近年来中国信用债市场发展迅速,但在社会融资体系中历来居于弱势的民营企业除了贷款难,还遭遇着发债难。

  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的原因是民企债券市场评级难,投资者偏好能有政府兜底的国企,另一方面也和民企自身存在的财务制度不规范、规模偏小有关。

  民企发债虽增四成仍是零头

  据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下称“交易商协会”)最新统计,今年前8个月,民企共发行各类债券1535.61亿元,发行规模同比增长超过40%。

  但这样的成就并不足喜。据《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统计,今年前8个月,包括短融、超短融、中票、定向工具等债务融资工具,以及企业债与公司债在内的各类企业债券,全国累计发行量突破2万亿元。相形之下,民企债券不过是一个零头,所占比重仅为7.5%。

  民企债券融资的现状,与中国民营经济的体量和贡献度是不相称的。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民营经济总量占中国GDP的比重已超过50%。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其民营经济总量达到约2万亿元,对该省生产总值的贡献连续8年超过60%。

  在此背景下,本月24日,交易商协会在福州举办了民营企业类会员专题研讨会。部分参会代表提出,民企参与债务资本市场的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希望协会能推出更多符合民企及中小企业特点的创新型债务融资工具。

  交易商协会副秘书长杨农就此表态称,下一步,该协会将进一步探索创新金融工具,为民企提供多元化的融资选择。

  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底,中国的信用债余额达6.2万亿元,占中国债券市场整体余额的25.8%,市场规模排名世界第三、亚洲第二。其中,由交易商协会注册发行的债务融资工具余额3.59万亿元,成为中国企业直接债务融资的主板市场。

  市场选择“避险”

  在民企发债并非易事的同时,国企在债券市场却风生水起。一方面,许多大型央企纷纷通过债券市场,跳过了中间商,实现了金融脱媒,大大降低了融资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监管政策相对宽容,地方国企及平台公司蜂拥进入债市,通过发行债券来弥补银行贷款受限所造成的资金缺口。

  尤其是今年以来,债券市场逐渐成为平台公司的主要融资渠道。从传统的企业债,到短融、中票,再到新崛起的定向工具和资产支持类票据,在这些市场上,地方融资平台及准平台公司的身影无处不在,城投类债券已在债券市场上“全面开花”。

  据Wind资讯统计,今年8月,各类城投债累计发行量达到1045.6亿元,扣除因交易场所不同导致的重复计算因素之后,累计发行89只,金额仍高达860.6亿元。

  一位银行间债券市场人士称:“如今连中西部的区县级城投公司都能来发债,而民营企业除非是国内五百强,或者是所处行业的龙头公司,不然很难获得发债资格。”

  “一般民企,即便规模较大、经营不错,评级也很难超过AA-,难以满足监管部门的最低评级要求,而且这样一来发债的成本优势就比较小,还不如拿银行贷款呢。”某评级机构分析师告诉本报记者。

  一位公募基金债券交易员道出了国企、民企发债规模悬殊背后的市场心态:“出于风控考虑,投资者普遍存在国企偏好,原因很简单——一旦企业出事,国企往往有政府兜底,民企几乎不可能。”

  另一位券商交易员说:“一般来说,AA级以下的民企债券我们不会碰,民企短融则一概不拿。现在经济形势不好,而且发债人信息都披露不太牢靠,只好选择和政府关系比较近的。”

  某合资券商的一位固定收益部董事对本报记者表示:“帮助民企发债是一件头疼的事,单是在前期材料准备阶段,就需要找地方上各个行政部门盖章,这往往要拖很久,远不如国企来得便利。”

  交易商协会秘书长时文朝在去年出版的《中国债券市场:发展与创新》一书中表示,由于中国债券市场是在政府扶持下、为政府解决问题而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的监管理念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为政府解决问题的观念,偏向于为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

  求解民企融资困局

  实际上,民企融资难可谓老生常谈了。由于民企主要属中小企业,因此民企融资难往往就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而这一问题无论国内国外均不同程度地存在。

  多年来,监管部门不断出台各类政策扶持中小企业融资,要求给予其与国企、外企同等的待遇,银监会更是要求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增速不得低于全部贷款增速。然而民企或者说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局,始终未能得到根本性的缓解。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多位银行业内人士均表示,民企往往存在先天不足,例如规模偏小、公司治理存在缺陷、财务状况不佳、信用条件差等;很多民企缺少土地使用权、房产权等银行普遍愿意接受抵押的物权,导致金融机构在为民企提供贷款时须面对更大的风险。

  某大型银行对公业务经理告诉本报记者:“中小民营企业财务报表普遍不规范,大多雇用兼职会计,有时候一个会计负责几家中小企业的报表编制,这样银行怎么敢放贷款呢?”

  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门槛偏高,限制了企业申请贷款,并且贷款利率偏高,加重了企业财务成本。另一方面,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种类不多、额度不大,不能满足企业做大做强的资金需求。

  为突破上述限制,近年来联保贷款模式广为流行,尤其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江浙地区,民企通过血缘和友情纽带结成担保圈,相互为对方融资提供连带责任担保,从而形成了盘根错节的连环担保格局,这也为今年以来爆发的民企担保危机埋下了伏笔。

  更严重的是,在贷款和发债等正规金融渠道阻滞的背景下,民企只能选择民间融资,这往往等同于高利贷。在此过程中,非法集资风险突出,去年以来,民间借贷崩盘危机在全国多地上演,引发地方金融动荡。

  “要是正规渠道可以拿到资金,谁愿意冒险借高利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的金融机构仍以国有为主,在这种金融体制下,银行更愿意为国企提供融资,习惯于“垒大户”,缺乏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近日表示,中国应该集中资金大力发展社区银行,形成大银行贷款给大企业、小银行贷款给小企业的新型贷款模式,以解决民企贷款难的问题。

 
 
 
 
 


责任编辑:cprpu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