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爹”拼出150亿
2011年,房地产行业遇上了新一轮宏观调控,地产商准备过冬。“除充足的现金外,公司尚有巨量的银行授信额度,但授信额度的具体申请、使用受银行本身贷款额度、项目工程进度等多方面的限制。”万科董秘谭华杰在2011年中期业绩说明会上说。
而当传统的银行渠道融资受到限制时,万科便开始捉襟见肘,不论是融资额度还是融资方式。万科选择了“拼爹”。
2011年万科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议案,取得大股东华润集团及其关联公司不超过44.2亿的融资额度。在接下来的1年中,万科分三次分别从华润集团子公司华润信托借款40亿。
2011年12月,因上海五街坊项目开发建设,万科向华润深国投信借款10亿,期限2年,固定年利率11.2%;2012年2月,为满足东莞紫台、东莞金域华府、鞍山惠斯勒项目开发的需要,万科再向华润深国投信托借款10亿,期限2年,固定年利率10.6%。同时借款20亿,用于温州龙湾花园一期、南京金域蓝湾三期、杭州良渚白鹭郡西一期、秦皇岛假日风景三期项目开发,期限2年,固定年利率10.5%。
3个月内,万科把上述融资额度用罄,共华润信托借款40亿。在房地产融资严控的背景下,引起哗然一片,甚至引出万科资金链断裂的质疑。
理财周报致电华润信托,对方因涉及到监管严控的房地产信托贷款而不愿回应。
因涉及到东莞相关项目,东莞万科新闻发言人高骏不得不出面回应,“每年都有信托借款,是正常的融资现象。万科的资金链不存在任何问题,目前东莞万科各个项目的运作都良好。”
好戏还在后头。
2012年5月,万科2011年度股东大会再次授权董事会与大股东华润集团展开合作,金额不超过105.9亿,即不超过万科2011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20%。双方合作范围包括同珠海华润银行签订贷款合同,利用华润深国投信托资金和汉威资本旗下基金的资金,以及与华润深国投信托、汉威资本共同投资。
万科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万科与华润之外的合作伙伴也在正常开展资金合作。”
万科融资秘密武器
早年间,万科的融资渠道非常丰富,银行、信托、可转债以及海外融资无所不用。万科认为,房地产业的风险在于融资渠道过于集中在银行,单一融资渠道的风险使得一旦政策发生变动,出现宏观调控或其他变化,银行信贷风险将直接危及企业。而现在,万科却违背了当年的判断,陷入了银行融资的死胡同中。万科的融资逻辑是节约融资成本。
“万科和多家银行都保持着良好、深度的合作关系。之前它很多项目都从银行贷款的,不过因为近年来,银根紧缩,它才开始大幅度转向信托融资。”某信托业资深人士表示。
用益信托数据显示,2011年万科房地产信托融资规模仅次于万达,共通过8款信托产品融资48.93亿,这不包括华润信托的信托贷款;其中4款由渤海信托发行,总规模达36.04亿。
“现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暂停,银行、信托等渠道的限制也越来越严格,我们还在不断研究和探索。”郁亮在2011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万科愿意尝试包括海外融资在内所有渠道,目前还没有具体的计划。”
郁亮的计划在一年之后付诸实践。2012年5月4日万科公告称,将收购在香港上市的南联地产控股有限公司约74%的股份。
申银万国研报指出:万科收购南联,不排除是为了通过做大做强这一海外子公司,使其成为重要的融资平台,以应对国内较高的融资成本。
对于再次丰富信托及海外融资,郁亮解释称,万科之所以做信托、海外融资,是为了不断尝试新的品种,这些融资方式只起拾遗补缺的作用。
郁亮的言外之意是,万科的主要融资渠道还是银行。尽管如此,还是改变不了“今夕不如往日”的现状:万科对控股子公司和联营公司的担保余额,从2010年末的32.13亿上升到2012年中期的144.27亿,占净资产的比重为从7.26%提升至27.24%。
郁亮对此解释,在以前银根宽松的时候,凭万科两个字就可以融资。现在银行监管严了,对担保的要求也严格了,所以担保金额增长了一些。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万科两年前总额超过100亿的信托融资,将会在今明两年相继到期,仅2012年5月9日到期的“中信-长春万科蓝山项目股权信托”就有12亿。
中诚信证券评估公司在《万科企业债券2011年跟踪评级报告》中称,公司长期借款到期主要集中在2012-2013年,金额为198.5亿,占长期借款的80%,同时59亿公司债券也将于2013年到期,未来两年公司将面临一定的集中偿付压力。(理财周报 钟辉)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