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美,养老金、银行等保本型机构投资者,只被允许购入3A评级的投资资产。穆迪等评级公司如此一致的“高评级”,让阿布扎比银行等投资者信以为真,购买了数十亿美元的“投资级”初级和中级债券。
而据公开市场数据,在2007年底开始的金融危机中,在RMBS产品上,私人部门的损失高达4400亿美元。
这其中,就有购买“切尼”数十亿美元债券资产的投资者。
2008年8月25日,阿布扎比银行等投资者一纸诉讼,将大摩和穆迪、标普等告上法庭。当时,阿布扎比银行指出,自己手上的这些债券,价值接近为“零”,损失十分惨重。
对大摩和两评级公司的欺诈指控
阿布扎比银行等起诉者认为,“主犯”大摩一开始就沒有把风险进行完整的说明,故意隐瞒资产包的真实价值,构成“欺诈”罪名;穆迪和标普两大评级公司有大量利益冲突,造成无法完成本身应尽职责,属于实行欺诈的“协同嫌犯”。
起诉书中说,大摩在销售伊始,就强调切尼的资产包是3A评级,是“无风险”产品。但实际上,大摩在这个资产包中购入了大量的“次级贷款”,有些甚至是违约风险更高的“可调整利率贷款”(OPTION-ARM)。
针对穆迪和标普的“协同”欺诈,起诉书中指出了如下几点事实:
首先,在切尼的30亿初级债券的发行中,评级公司就参予了。“具体来说,评级公司建议摩根斯坦利设立0.75%的初级债券,以让切尼有更高的评级。”起诉书中说。
同时,“切尼还根椐评级公司的建议,设立了一定的现金比例”。
此外,还有诸多类似的“指导”。
阿布扎比银行认为,从上述几点来说,两大评级公司并非是独立的,而是一开始就卷入“切尼”发行初级债券时的协作者。它们给予切尼初级债券的各种“结构”和“参数”指引,就是为了使这些债券能够获得高评级。
另外,起诉方指出,资产托管银行纽约梅隆银行每天都会根据“逐市计价”原则将“切尼”的资产情况报告给评级公司。“切尼”的资产恶化状况,评级公司最早就得到了纽约梅隆银行的通报。但是,作为“独立评级公司”的穆迪和标普一直“扛到”2007年年底,才不得不下调“切尼”的评级。评级公司这种隐瞒不报的行为,是“因为他们与被评估的‘切尼’有密切的利益关系”。
这种利益关系在“切尼”的销售书就可以找到端倪。起诉书指出,“切尼”发行30亿的初级债券,给两大评级公司带来600万美元的“服务费用”。每年120万美元的高额“服务费”不是白给的,起诉方指出,有明确证据显示,大摩“暗示”两大评级公司需要完成一定的“评级任务”和满足其它一些评级条件,才能赚到这笔钱。
起诉书还指出,评级公司知道“切尼”的抵押品的价值,然而他们却仍然给予“切尼”高评级。如果不是3A和投资级的评级,美国证监会甚至都不会让“切尼”的初级债券发行。也就是说,是评级公司协助“切尼”获得了“准生证”。
有极多的变数
目前,这个案件尚处于法律程序的早期——“证据发现阶段”,还不能开庭审理。
斯通律师指出,这个案子很有可能会拖上几年之久;这当中会“有极多的变数”。
斯通律师指出,法官否决了11项指控中的其它10项,只保留了一项指控:摩根斯坦利,以及穆迪等评级公司在知道有虚假信息的时候,还故意让投资人投资,让他们蒙受了损失。而直到最后的一刻,被告的大摩以及评级公司,尚有可能推翻此案唯一的一项指控。所以,“该案的走势还很难预测”。
“双方都要举证证明自己的主张,起诉方也要证明自己的主张。但是,一般来说,证券欺诈中是很难确认欺诈行为的,因为很难有材料证明。”斯通律师说。
也许算是一个好消息,作为外国银行的阿布扎比银行并非是“孤军奋战”。就记者找到的不完全资料,管理资产高达万亿美元的美国最大的加州公务员养老基金和密西西比州的公务员养老基金,因为同样购入了大量的3A级债券,也在控告华尔街投资银行和评级公司“欺诈”。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