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作为国内房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其一举一动往往有意无意地被业内放大。而董事长王石和总裁郁亮作为掌管万科的房地产界两大风云人物,也备受人们关注。近期,关于万科内部分歧的传言又开始见诸媒体。
万科进军商业地产显现分歧
人们所关注到的王石与郁亮的分歧,始于万科对进军商业地产的态度。长期以来,万科以专业住宅为主,但是2009年11月,郁亮宣布万科新战略,即万科未来将加大商业地产的投入,并将陆续推出养老物业、酒店及商业配套等多种物业类型,这被广泛视作万科转型的标志性事件。
王石一直坚持万科要走住宅专业化的路线,并在多个场合表示万科不做商业地产。早在2009年9月,他甚至在一次演讲中宣称:“如果有一天,万科不走住宅专业化道路了,我即使躺在棺材里,也会举起手来反对。即使哪一天中国不需要建商品住宅了,我希望城市里最后一套住宅是万科造的。”
两人在商业地产方面完全不同的表态,让业内看出了两人之间的分歧。但是,万科方面认为,媒体所报道的王石与郁亮在商业地产方面的分歧,与真相有着一定的距离。
郁亮解释说:“万科做商业地产,是为了进一步做好住宅而做商业,并不是为商业而商业。”
其实,对于媒体所说的两人在商业地产方面的分歧,王石曾在多种场合下作过解释。在为JEEP代言时,王石答记者问时就表示,“刚才提到了万科的商业和住宅领域,我不止一次解释过,万科的做法与过去发生了一些变化。过去万科是做传统的郊区大盘,大盘的规划都是纯住宅区,一般的是商业配套不超过8%,包括学校、商业、酒店,这是规划必须要有的。越大的话,商业的东西越多。”
同时,王石也直接谈到这一点上与郁亮之间的分歧。他说,“实际到现在发生的变化,万科无意当中进入市区的老城改造,像这样成熟的大盘、这样成熟的商业住宅,万科以前没有。但做不做呢?万科的结论非常清楚:做。没有的就是综合的,综合当然包括写字楼、酒店和商场都在里面,不存在我和郁亮有什么分歧。但是你们媒体一定要弄成我和郁亮有分歧,也没有问题,因为这是角度问题。”
王石说,“进入市区,是郁亮把握的,做不做呢,董事会的决策第一是做,但是怎么做以前是没有经验的,这些谁说了算,郁亮说的算,做不做董事会说的算。”
当前,万科在商业地产的目标也渐趋成熟,这一点也印证了王石所说“怎么做,郁亮说了算”的说法。近日,万科斥资10.79亿港元收购香港南联地产73.9%股权。业内人士认为,万科将南联作为商用物业发展的平台,未来将注入包括商场及写字楼等在内的万科商业物业资产。也有人士认为,万科将南联作为商用物业发展的平台,为大举进入商业地产铺路。
“没有分歧才不正常”
王石和郁亮,一个是董事长,一个是总裁,角色不同,分工也不一样。对于与郁亮之间的分歧,王石并无讳言。他说,“我和郁亮没有分歧怎么可能呢,一定会有分歧的。”
而谈到怎么处理这种分歧,王石表示,“一般处理的原则,只要对于公司的影响不是致命的,即使认为你是错的,也要尊重。有的时候是错是对是一个角度问题,只要这个企业的错误不是致命的。比如说万科发展到现在,我也是一直在犯错误,但是不是致命的。因为公司还在前进和扩张,都会从正面看待你犯的错误。”
不过由于两人职务的不同,在处理分歧上,王石说,如果完全从董事长的角度考虑问题,对于下一代管理团队的培养和成熟没有什么好处。“只要不要错得离谱,为什么不允许人家犯错误呢。实际上你做的可能是错的,但是最后结果可能表现得并不错。你们总想找我和郁亮有什么分歧,我觉得有分歧很正常,任何公司都是一样的,如果没有分歧才不正常呢。一把手全是对,权威主义,那样是不对的。”
王石也坦言,自己的想法也曾多次被否定过。“董事长和CEO有没有分歧,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一定会有。有分歧的时候,作为董事长如果认为分歧的时候说出和郁亮不同的意见,他会不会尊重呢,他既会尊重,又不会尊重。从尊重这一点来讲,我说的话他一定会认真考虑,但是绝不等于我的意见他一定听。万科的传统,我不仅被郁亮,也被郁亮的手下不只一次否定,在这种情况下我用欣赏的心情接受。”
对万科的团队充满信心
而尤其是王石赴美国学习之后,万科在战略定位和企业管理上进一步受到业内的关注,两人之间的分歧也无意之中被放大。
2011年3月,王石赴美国游学。一直以来,王石都是万科的代言人,正因为王石的理性、奋斗及其个人魅力,才有万科现在的基业。对于王石的离开,有媒体报道称“地产巨头结束王石时代,万科转向郁亮时代。”
但是,事实上,万科方面表示,王石并没有辞去董事局主席的职位。不过,由于王石的离开,万科的决策与管理已经主要落到了郁亮的身上。
对于不在国内之后的万科,王石表示是满意的。他表示,郁亮“2001年做CEO到现在已经11年了。他接的时候我一直是很满意的,但不等于是很放心的。2008年对于万科的经营环境是有影响的,典型来讲一个是捐款门,第二个就是拐点论。但尽管如此,对于公司的管理还是郁亮主导的。2008年过去以后,万科的骨干起到了重要的中流砥柱作用,万科的新员工受到了锻炼。”
对于万科目前的团队,王石说了三点,即第一是满意,第二是放心,第三,对于他们未来充满信心。
万科离职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最近一段时间来,万科在质量投诉的问题上遇到危机,并频频发生高管离职事件。记者注意到,目前万科在这两点上,都表现出成熟和科学态度与方法。
万科方面向深圳商报记者表示,对万科来说,“质量第一”始终是最优先的工作,任何时候,质量都是万科的底线,不存在妥协的余地。2008年万科就提出由“规模速度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型。最近几年,公司的交付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也不断进步。
不过,万科也承认,规模扩大后,任何一个局部的问题都会引发对公司整体的质疑。万科表示,和客户的需求相比,万科的产品质量仍有改进和提高的空间。“但客户投诉、外界质疑也是对我们最好的鞭策,会让我们更加如履薄冰,把质量这根弦绷得更紧。公司必须以更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进一步强化质量管理,使产品质量达到更高水平。”
近一年来,万科多位高管的离职给万科带来负面效应。2011年1月28日,万科执行副总裁徐洪舸和副总裁肖楠双双离职,创办里诚公司。2011年6月,万科又一位执行副总裁、上海区域总经理刘爱明辞职,加入重庆协信地产。而此后不久,万科重庆公司总经理邢鹏因个人发展原因辞职。紧接着,万科执行副总裁袁伯银也宣布正式离职,加入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此后,万科深圳公司副总经理陶翀富、深圳公司营销中心总经理罗霆离职。
对于多位员工的离职,万科方面表示,作为一个完全竞争、市场集中度较低并仍处于继续成长的行业,房地产行业的人才流动高于传统制造业。当市场处于调整阶段时,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作为稀缺资源,也面临更多的选择。万科管理人员2011年离职率13.1%,行业平均水平15.4%~19.8%。
万科认为,“万科品牌认知度高,所以更容易受到关注,我们能够理解。人才是全社会的财富。向社会和行业输出优质人才,是优秀企业的成功标志之一。万科出去的经理人受到欢迎,说明万科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成果受到社会认可。适当的人员流动也带来了万科组织上新陈代谢。”
同时,万科表示,万科以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形成了完整的人才梯队。过去一年中万科提拔了近400名干部,其中约90%是内部培养,10%是引进。因为人才储备很充分,所以一旦出现离职,公司能立刻安排人员接替。(记者 董超文 实习生 董思)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