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净利达万亿 银行何不让利于实体企业
来源:中国青年报  更新时间:2012/2/21 10:18:14   
>> 相关新闻链接
·中储粮食用油入市引争议 打着宏观调控的名义与民 ·餐厨垃圾处理市场逐步启动
·“十二五”海水淡化百亿市场待开启 ·结构性减税效果显现 今年税收增幅料仍回落
·Facebook让谁一夜暴富 ·电信资费计费标准引争议
·未来房地产还值得“入行”吗? ·买银行理财产品需关注六重风险
·美欧国家纷纷回归制造业 我国也该大力发展实体经 ·详解中国八大经典商业模式

  中国银监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商业银行净利润达1.0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775亿元。(《人民日报》2月20日)

  去年我国商业银行利润增长率为38.4%,高于去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率24.4%(1~11月)14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率24.8%13.6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的30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这个增速是罕见的。

  银行业利润暴增,首先是因为银行内部治理结构日趋合理,经营管理能力增强,盈利渠道多元化。特别是中间业务收入从过去占整体利润的几个百分点,跃居去年的近20个百分点。

  然而,还必须看到金融业的体制、机制弊端,特别是改革不彻底和改革滞后无形中造就了银行业的暴利。比如,利率市场化机制的弊端。在银行业的总收入中,非利息收入仅占19.3%,即八成多收入来源于利息收入。就是在这两成非利息收入中,其中一大部分也是贷款派生的或从利息收入上剥离为非利息收入的。其实,利息收入占整个银行收入的比重远不止八成多。

  利率机制的弊端主要表现在:贷款利率可以浮动,是半市场化,而存款利率一般没有任何浮动余地。这就造成银行的存款成本被管制机制压得很低很低,作为银行收入的贷款利息却可以不断向高处攀升。

  目前,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3.5%,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6.56%,利差高达3.06%。而一般银行都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向上浮动一定幅度,实际利差要大得多。而且附加在贷款上的银行顾问等投行收入、售卖金融理财产品收入等五花八门,银行从一笔贷款得到的收入,远远不止净利差收入。

  银行另一大收入来源是中间业务收入。合理的中间业务收入包括给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增值理财产品等应得到的收入,以及银行利用自己遍布全国的物理网点柜台优势代理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等产品销售得到的合理代理收入。但是,许多商业银行却把本应为客户提供的一般性结算手段,作为中间业务收入的来源,坐享畸高利润。比如:附加在只具备存取款功能的银行借记卡上的收费就五花八门,而且还取消了不收费的存折,使得客户只能选择收费存取款工具!

  银行业暴利的承受者主要是两个:一是个人客户,二是贷款企业及个人。作为储蓄者的个人客户,一边被负利率剥夺着财富,一边被银行收取莫名其妙的各项费用;作为贷款企业和个人,一边给银行付着利率浮动后的畸高利息,一边还被收取这样或那样的直接或间接的费用。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过来又影响经济发展。如果金融从实体经济和拉动经济的消费者身上获取中间利润过多,不但不能促进经济发展,反过来将阻碍经济发展。中间环节的金融从实体经济中吸吮利润过多,实体企业必然失血过多,发展后劲必然越来越弱,最终也将使得银行利润不可持续,还可能酿成企业被银行盘剥过多利润、被高资金成本“逼死”,从而难以归还贷款并酿成金融风险的状况。

  因此,为了实体经济尽快走出困境,为了提振百姓消费,也为了银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遏制银行业暴利,银行业应该大举让利于实体企业、让利于民。其长期措施是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特别是要攻下利率市场化的最后堡垒——存款利率。眼下急需提高存款利率,缩小或取消负利率,适度降低贷款利率,以缩小存贷利差,遏制银行暴利,让利于企业、让利于民。(余丰慧)



责任编辑:cprpu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