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王晓红博士
核心提要:在以《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挑战及思路》为主题的演讲中,就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意义、当前产业结构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以及面临的形式与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意义: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摆脱金融危机影响走向新的繁荣时期,也是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时期,是产业结构调整进行重大调整的关键时期,积极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型转变,对于实现扩内需、保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的政策目标,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均衡性和协调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产业结构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协调,服务业发展滞后,导致制造业竞争力不强,研发、设计、品牌、营销、中介服务等发展滞后,制造业缺乏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国际竞争力。我们是加工制造业大国,一个玩具加工费几块钱,拿到美国去卖几十美元,差别主要在于我们缺乏高端的服务业,尤其是生产型服务业;第二产业的区域发展不协调。体现在东中西部产业差别过大,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在吸纳就业方面,第三产业滞后,导致就业压力很大,这种压力尤其体现在城市大学生的就业上,主要是我们缺少高端的新兴服务型的行业;在全球价值链分配上,由于我们长期处在加工制造环节,导致我国产品的出口附加值低,缺乏竞争力,缺乏竞争品牌,缺乏营销渠道。
面临的形式与环境:十二五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面对着重要的机遇,第一是国际化机遇,全球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给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重大机遇,新技术革命将催生世界产业结构重大调整和资源的重新配置,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的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当前全球以节能减排、绿色科技革命、低碳科技革命为特征的新一轮的经济革命成为推动产业科技革命的引擎和动力,中国要在这些领域圈占全球制高点,赢得机遇。
关于河北的发展问题:第一是产业结构调整,我们现在重工业太多了,新兴产业发展比较滞后,尤其是服务业,石家庄、保定、唐山、邯郸可以率先在服务业上有一个大的作为。第二是我们要解放思想,相对来讲我们的开放程度是比较低的,十二五时期应该是更开放的时期,一是吸引产业,再就是吸引人才,河北要强化人才战略,不仅要吸收省外的人才,还要吸收国际化的人才。利用京津冀一体化的优势,充分利用北京的资源,在这方面北京的高端要素资源对我们来讲是非常大的优势,北京的高端人才在全国是最多的,高端产业、高技术的服务业在全国也是领先的,这些产业怎么能够向河北延伸,这些人才怎么能够为河北省所利用,是大家应该研究的课题。我有时候开玩笑地说,北京的技术人才平均一周每个人到河北工作一天,对河北都是非常大的贡献。
嘉宾:石家庄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第一位乳业博士朱宏
核心提要:作为一家从华北平原走出的乳品企业,我们对2011年河北乳业的快速发展有了更多的期许和憧憬,同时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与产业快速发展的使命感和紧迫感,龙头隆起的示范性是重要的一环,如何抓住机遇不放松,用好机遇促发展,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十二五规划的大幕已经拉开,中国乳业的机遇与挑战同时摆在我们面前。
君乐宝在2008年经历了几乎濒临死亡的一场劫难。
随着世界经济向亚太地区转移,我国生产力布局调整由南向北的推移,京津冀地区正在以其独有的政治、文化优势、区位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强大的研发能力等特质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经济增长中心。有专家曾经形象地指出,如果说中国是一个巨人的话,那么他的头就是京津冀地区,两条腿就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从这个比喻中可以看出京津冀在中国所占的地位。
河北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在京津冀经济圈一体化的过程中河北省同样也担任着龙头老大的作用,我认为河北是京津人民的菜篮子、米袋子、奶盒子。河北在快速融入京津冀经济圈,真正发挥优势中,乳业有至关重要的推动力和影响力,早在2002年国务院批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就已经把河北确定为全国七大奶业产地之一,我们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具备乳业加快发展的基础,优质奶源孕育了区域的乳企,吸引了实力雄厚的外资乳企到河北来投资,从规模化、产业化上看都将是乳业转型的又一契机。
2011年将为中国乳业翻开全新篇章,正因为有这样特殊的含义,作为一家从华北平原走出的乳品企业,让我们对2011年河北乳业的快速发展有了更多的期许和憧憬,同时也更加深刻的感到与产业快速发展的使命感和紧迫感,龙头隆起的示范性是重要的一环。
据中国奶业年鉴统计全国共有不同乳品企业一百多家,相对于乳业成熟的市场来讲,中国的市场太拥挤了,国家鼓励国内乳制品企业通过资产合并、整合加工资源,提升产业水平。去年君乐宝与蒙牛的战略合作被媒体普遍认为是中国乳业由速度型、数量型向规模型、质量型发展的标志。
嘉宾:财政部内控信息化项目主持人赵亮
核心提要:当企业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必然有一个从人治到法治的过程,于是国际、国内都不约而同的的选择内部控制来管理风险。
内部控制也是控制风险,风险管理也是管理风险。内部控制是一套管理体系,目的是强化企业对内部风险的管理,风险管理基本的理论是通过对风险的管理达到提升企业绩效的目的。
企业为什么要开展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当企业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必然有一个从人治到法治的过程,于是国际、国内都不约而同的选择内部控制来管理风险。内部控制一般是董事会和高管层感兴趣的事,我们建议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把大量的力量放到管理工作,比如有流程、有制度可行的工作交给内控工作,而使大量的对外工作,比如新的战略方向成为各级领导的主要工作。
一个企业的流程制度和岗位责任为什么要设立,这是一个企业非常原本的问题。企业之所以建立这个流程制度和岗位责任,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约束人的行为,再往根本上说是约束人的风险行为。第一是企业的管理咨询,建立体系、制度、流程、报告等一系列的东西,第二是要尽可能多的让流程落地,如果这个东西不落地,很多的制度流程有很大的人为随意性,第三要对内控有一个运行平台,发现了哪些风险,哪些风险管住了,哪些风险没有管住,是要通过一些软件系统来监控的。
建立一条信息系统一定要考虑内控合规,必须把现在的系统经过内控的梳理整合找出风险,再做到信息系统里去。任何信息系统都要有控可查。简单的说内部控制或者这样一个体系是为了管理风险的,内控体系相当于交通法规,大家日常用的企业内的流程相当于这条宏观的高速路,中间还有分道线,企业所有的制度相当于红绿灯,我们的业务和业务单据相当于车辆,必须在这条路上跑,而且受到制度的制约,让它拐弯就拐弯,让它停就停下来。内控干的是警察的活,通过监控头看这些业务的车辆是不是有违规的,如果有就抓住,警察为什么罚你款呢?这叫改进。什么叫做自动监控?相当于警察在你们家的车里装了一套交规的控制器,你想要超速就给你收油门,如果你想变道,就给你动方向盘,他关心的是你上来就让你在计算机上运行你的业务,我拿计算机看着你的业务,你要想钻我的空子制造一些风险,基本上不给你这个机会和漏洞。
责任编辑:cprp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