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发布2010年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报告 “河北制造”质量竞争力提升
近日,省质监局发布的2010年河北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显示,根据对全省12293家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近60万个相关数据的测算,2010年全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75.82,比2009年提高2.63,“河北制造”质量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本报通讯员 尹克强本报记者 郭 东
四大亮点凸显竞争力稳步提升
全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稳步提升主要体现在四大亮点。
亮点一:产品技术水平持续提高,制造业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力度不断加大。2010年,国家千户重点工业企业质量信息网统计结果显示,我省制造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生产的产品产值比重持续提高,从2008年的 52.33%增长到54.08%,有5个行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生产的产品产值达到80%以上,4个行业超过90%。
亮点二: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我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继续向纵深推进。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烟草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率相对较高,均超过了68%,反映出这些行业具备了较好的质量管理基础。重点企业质量成本控制能力增强。2010年,国家千户重点工业企业质量信息网统计结果显示,农副食品加工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行业的质量损失率明显降低,分别比上年减少了9.80、2.44、1.91、0.89个百分点,质量管理的经济效果进一步显现。
亮点三:产品质量有所上升。全省制造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为77.95%,比2009年提高了1.2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橡胶制品业的抽样合格率分别比2009年提升了20.56%、15.09%、13.92%、7.69%和6.95%。
亮点四:市场适应能力大幅提升。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经营业绩继续向好。2010年,我省对外贸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出口交货值为1123.17亿元,比上年增长45.45%。在国际市场销售率方面居于领先地位的行业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
21个行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提升
从30个制造业行业看,21个行业的质量竞争力指数有所提升。质量竞争力指数处在较高水平并保持稳定增长的行业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80.3,提高2.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79.97,提高0.66;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79.24,提高0.85;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77.34,提高2.86。
从全省11个设区市制造业看,11个地区的制造业质量竞争力均有所提升,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75以上的地区数量达到8个。其中,邯郸、唐山、秦皇岛、保定的质量竞争力指数分别为78.04、76.76、76.43、76.2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石家庄、邯郸、衡水、承德、廊坊等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有较大提高,分别比2009年提高了3.68、3.31、2.76、2.47、2.34。
三大薄弱环节和不利因素制约竞争力
测算结果也暴露出,在我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利因素,主要表现———
工程技术人员比重偏低,企业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制造业30个行业中,除医药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3个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比重得分在80分以上,其他27个行业得分都在65至70分之间。
少数行业、地区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和出口商品检验合格率出现下滑。2010年,我省纺织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抽样合格率仅为38%和54.39%,分别比2009年下降了36%和11%;沧州市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样合格率为63.28%,比2009年下滑了6.78%;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出口商品检验合格率下降了29.48%。
发展能力落后对质量竞争力提高形成制约。从反映发展能力的3个三级指标得分看,我省2004年至2010年的分值均较低,行业和地区两个层面的测算值基本都位于60至70分之间。主要原因是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不足,技术改造投入力度不够,自主创新能力较弱。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的技术改造投入仅为145亿元,比上年下降4%。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