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新闻时时发生,观点见仁见智。
主持人:近日,国内各省区市三季度经济“成绩单”全都出炉。各地经济结构的调整,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今年前三季度,北京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75%以上,成为大陆城市中服务业占比最高的城市,成功实现了“三二一”的经济结构。有人说,北京模式的出现,无疑为中国各大迫切希望转型的诸多城市提供了样本。但也有人说,第三产业并不适合成为目前中国的主导产业,不能仿效北京。您怎么看?
叶檀:最新公布的数据来看,确实是东部沿海地区出现了比较有特点的、有趋势性的数据——GDP开始下滑。到三季度末,GDP增长相对来说比较平缓。另一方面,尤其是北京,包括上海、广州在内,服务业都占据了半壁江山,甚至大半壁江山。这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大城市,是好事,因为(这些地方)是服务业、信息业集成的城市,但不适合推广到全国。在中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布局是不一样的,经济优势是不一样的。提升服务业需要有相关的配套产业,比如,人才聚集、资金聚集以及政策聚集。显然,只能在大城市看到这样的聚集,而无法在中西部的城市看到这样的聚集。第三产业现在全面推开是不适合的。最好的方法是让各个经济体拥有自己的产业优势和战略优势,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
主持人:如果第三产业不适合成为目前中国的主导产业吗,还有一个观点说,中国最大的机会,其实仍然在制造业。中国是否仍然需要制造业立国?
叶檀:中国当然仍然需要制造业立国。所说的制造业立国,并不只是中低端(的制造业),而是有上升的过程,向中高端发展。中国是人口和产业的大国,而且所配套的基础设施基本是为制造业配套的。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为了)经济发展、就业还是消化产能,都是以制造业为前提的,并不是不需要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