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身陷“调查门”,使
房地产信托及开发商资金链再受关注。虽然绿城方面澄清其未接到信托调查的正式通知,但市场担忧不会轻易就此化解。
随着商业银行收紧贷款之后,房地产信托的大量发行及收益率的大幅走高,一直颇受争议。此次“调查门”风波中,绿城予以否认,但其高负债率是明摆着的软肋。半年报所示,截至2011年6月30日,绿城集团现有现金及银行存款为97.46亿元,总借贷约350亿元,净资产负债率高达163.2%,较去年年末有所上升。其中,一年内到期的银行借款和其他借款高达135.14亿元。对此,绿城建设总经理曹舟南向媒体解释说,“高负债发展的策略是正确的,如果不以这一策略,品质上可能做得好,但规模肯定达不到”。他还表示,争取三年内将净资产负债控制在100%以内。
然而,这一解释并不能令投资者 “淡定”。受“调查门”及港股暴跌的双重影响,绿城中国上周大跌28.45%。绿城澄清的媒体沟通会于23日上午举行,未能改变当日绿城中国的跌势,且整个地产板块受到牵连。上周,上证指数周跌幅为1.98%,A股市场上的地产板块整体跌幅远大于大盘,地产板块上演“雪崩”行情。其中,万科、金地集团、招商地产、保利地产等四大地产股分别下跌8.19%、11.15%、9.83%、12.27%。绿城“调查门”发生后,瑞信发表研究报告指出,大多数上市地产公司正在使用信托融资,使开发商的融资成本最近飙升至20%以上。鉴于若干的项目所取得的销售疲弱,导致预期若干信托贷款有违约风险。由此,瑞信维持对内地房地产股“减持”的看法,预计交投及毛利有下调风险。
如果把房地产行业的高利润,与绿城偏低的利润率,及地产信托预期收益率不断走高等数据联系起来,不难发现开发商碰到资金难题,财务成本正在“吞噬”利润。绿城声称公司运营健康良好的同时承认,“资金是阻碍绿城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类似绿城的房产公司的发展阻力”。地产上市公司尚且难以克服资金问题,那么,中小地产商的处境更令人担忧。房地产信托今年以来的大量发行,成为银行贷款收紧后的资金补充渠道,正是在地产业资金困局背景下发生的。此前几个月,房地产信托的年化收益率维持在10%至15%之间,而在近期有个别产品甚至突破了20%。显然,这不是一个好的迹象,意味着更大的风险正在积累,房地产信托热的背后或有烂账“浮出水面”。
今年6至8月,房地产信托发行规模占比分别为56%、43%、35%,较之前持续下降。8月集合信托产品统计数据显示,房地产信托成立规模从7月的332.47亿元降至8月的272.41亿元。这表明监管政策趋于收紧,部分信托公司开始有意回避地产信托。
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旦信托融资对地产企业“关门”,开发商的日子更糟糕。地产信托融资在整个房地产业投资中的占比不大,但地产信托融资或成为“压垮”开发商的稻草。从商业银行到信托公司,开发商均难以筹集到资金,只能更多依赖社会融资方式解决,将进一步推高融资成本。而且,“借新债还旧债”的难度增加后,个别存量地产信托的违约风险不可低估。
市场上一直在议论,开发商会不会变得只剩“裤衩”?倘若调控政策和信贷政策保持不变,接下来的时间,资金实力将直接影响开发商的生死存亡,个别开发商或将进入“裤衩”时代。一言以蔽之,地产信托风险并非危言耸听,而是不可不防。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