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十问(3)
“全力打造石家庄工业发展的新优势,大力提升工业综合实力,力争在较短时间重返全省工业‘领头羊’地位。”在日前召开的全市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工作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瑞彬强调,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真正把工业经济打造成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引擎。在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的持久战、攻坚战中,面对困境和机遇,占全市产业比重80%的传统产业应当如何找准定位,再造发展新优势呢?
技改创新
抢占市场制高点
石家庄,是一个年轻的省会城市,也是一座享誉国内外的新兴工业城市。几十年的积累,使我市形成了门类齐全、产业发展相对均衡的综合性工业体系,涌现出一大批行业内的骄子,华药、石药、神威、以岭、常山纺织等企业不仅将传统产业做得声名远扬,还创造了大量经济与社会价值。但随着新技术的突破和新产业的兴起,传统产业逐渐步入瓶颈期,面临转型之痛。
“不能将传统产业等同于落后产业,只有夕阳产品,没有夕阳产业。”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郭省认为,传统产业要寻找新的发展思路,首先要找准正确定位。“传统产业是相对新兴产业而言的概念,一般指兴起时间较早、传统技术所占比重较大、以传统产品为主的产业。”他指出,像化工、纺织、钢铁、建材等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行业,都带有传统产业的特征,“但传统产业并不是没有潜力发展的产业,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传统产业可以重新抢占市场制高点,再造竞争新优势。 ”
“技术为王”这条法则,已经在市场竞争的无数次经验教训中得到印证。但从我市传统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产业层次低、技术工艺及装备水平低下、低附加值产品比重过大、科技含量少已成为其跨越发展的软肋。以医药产业为例,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医药工业产品仍以原料药为主体,原料药占整个医药工业的70%,制剂仅占了30%,这种初加工所占比重过大的格局,使得我市医药产业陷入了销售收入多、利润低的尴尬境地。
“要想扭转这一局面,就必须从技术入手,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全面提高传统产业技术水平,提高产出优质或高附加值产品与服务的能力,尽快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郭省如是说。
地处藁城的吉藁化纤,正是通过“创新驱动”这一路径抢占了市场制高点。该公司通过技术创新自主研发的竹纤维生产工艺,使企业仅用了七八年的时间就跃至业内“龙头”位置,并成为全球最大的竹纤维生产基地。这场变革,不仅缓解了植物纤维原料与日俱增的供需矛盾,还为纺织行业加快结构调整、切实转变增长方式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集群发展
打造特色增长极
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苏瑞翩指出,一些传统产业的企业之所以经营不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生产而生产,全部精力都集中于单个或单类产品,在日趋丰富多元的市场中沦为一座座“孤岛”。而在提升传统产业档次和水平的道路上,打造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产业集中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产业的竞争力。河北经贸大学教授于刃刚认为,要提升产业竞争力,就必须提高产业集中度,依托大型龙头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品升级换代的步伐,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他提出,有实力的企业在关联产业、同类产品中可以进行整体并购和分解收购,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企业也可以进行兼并重组,以达到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
“工业园区,也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把服务、土地、资金、劳动力等优质生产要素聚集在一起,完善产业链条,形成规模效益,产生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从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高新区创业园区主任霍丽君提出,国家级高新区、良村经济开发区和循环化工基地可借鉴中关村“一区多园”的模式,形成合力,优势互补。规模化发展,抱团发展,产品多,对塑造市场品牌也非常有利。
对于传统产业如何谋发展,行唐县委书记李震国也提出了集群发展的思路。结合行唐县非金属资源和农业产业化资源优势,他提出要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依托“两园一区”,推动产业集约、集群发展,加快实现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产业化,以打造新的特色增长极。
目前,全市已有10个省级工业聚集区,使产业聚集区提档升级是当前园区建设的当务之急。力争到2013年,有1-2家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2-3家工业聚集区成为国家级专业园区。
调“绿”产业
实现可持续发展
“节能减排是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现实和长远需要,是调结构、转方式的有效倒逼机制。”在日前召开的全市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工作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瑞彬再次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对于依赖资源和能源的传统产业而言,是一个尤为艰巨的任务,但却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苏瑞翩对此表示,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将越来越难以为继。节能降耗是一条提升产业水平的有效路径。
近年来,我市强力实施“双三十”工程和工程、管理、结构三大减排,取得良好效果。在淘汰落后的同时,相关企业新建项目瞄准了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效益、低能耗、低排放,经济效益可观,社会效益更为突出。
辛集皮革从重污染行业,华丽转身为循环发展、清洁生产的典范,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供了摹本。辛集通过强化制革源头控制和循环利用研究,依凭新技术、新设备,使制革耗水比过去节约三分之一以上,制革污泥减少80%,铬液、碱液排放量减少70%,节水率达到60%,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皮革”。 该市制革工业区不仅是国内污染治理最好的制革基地,并且每年都会新增200多个高附加值的新品种、新款式,持续热销海内外市场。
实践证明,传统产业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可以挖掘,只要打破路径依赖,创新发展模式,这支队伍必将在“工业强市”中有更大的作为!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