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调查 探询中药材价格何以身价暴涨
 |
■受价格上涨的影响,省会多数药店的中药销售呈下滑趋势。实习生 王海南 摄 | |
近段时间以来,中药材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猛的一轮涨价高峰,向来以“平民”角色出现,以“简、便、验、廉”示人的中药,摇身一变成了“贵族”,被人们戏称为“药你命”,与“蒜你狠”、“姜你军”齐名。
那么,一味中药到底是怎样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实现身价暴涨的呢?
药材商:党参价格高得赔不起
陇西县首阳镇被誉为西北药都,这里有12000多人常年从事个体中药材加工和贩运,每到农历二、五、八日是当地的逢集日,当地很多村民以及外地商贩都会到首阳中药材市场出售或收购药材,此地党参的交易量占全国交易量的70%左右。7月20日不是逢集日,市场内非常冷清,只有陇西县永富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一家商户将收购来的党参原药正打包准备发往外地。公司经理冯永祥告诉记者,这些党参共有3吨左右,是他七拼八凑从农户手中收购来的。
“市场上不是没有党参,而是那些商贩手中的党参价格高得我赔不起。即使手里的这些党参价格相对比较低,我还是要赔不少钱。”冯永祥告诉记者,他们公司主营的药材就是党参,是江苏省江阴市一家中药制剂厂多年的党参供货商,今年疯涨的党参价格已经让他亏了不少钱。冯永祥的公司与江阴的制药厂一直以来采用的是当月报价招标下一个月的党参供货,这个报价一般包含10%左右的利润以及对下一个月党参价格的预测。报价中标后冯永祥会与药厂签订供货合同,然后从市场上收购党参粗加工后发货到厂家。到时不管市场上党参价格多少,药厂只按当初的中标合同价进行结算。
冯永祥做了多年党参生意,但这两年的党参市场行情让他感觉到有点心惊胆战。2009年8月,市场上党参原药为9元/公斤,如今已经涨到了90元/公斤,短短两年时间,党参的价格足足涨了10倍。
冯永祥说,目前当地药农手中已基本没有党参,他们去年乃至前几年收获的党参已全部集中在一些药贩手中。
资本炒作 导致价格狂飙
对于党参价格的暴涨原因,当地药农和药贩持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表示,今年陇西干旱导致党参产量减少,加之药农种植成本增加,因此党参价格大涨。另一种观点认为有大量资本进入当地药材市场炒作党参,囤积居奇,导致党参价格暴涨。
“导致党参价格暴涨的真正原因还是商家的炒作和囤积居奇。”冯永祥告诉记者,据他了解,今年的干旱只影响到陇西的党参产量,而岷县、渭源、临洮这些党参主产区的产量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同时,最近他们对今年自己基地党参的种植成本进行了测算,成本约为40元/公斤,这一成本价应该高于一般以家庭为单位的药农的种植成本,因为药农自己家的劳动力一般不需要支付工资。
冯永祥介绍,今年党参价格的暴涨有太多资本炒作的痕迹。2009年年底,党参的价格不超过每公斤10元,去年年底,党参的价格也还在20元左右徘徊。从今年年初开始,一些大药贩携带大量资金进入市场,不管价格高低大肆收购党参原药,然后囤积居奇,导致党参价格越炒越高,一直到如今的每公斤近百元。
陇西万利药行负责人石建琴告诉记者,除党参外,黄芪、甘草、当归在陇西、渭源、岷县等地也有种植。两年前黄芪的价格是10元/公斤左右,两年内价格涨到20元左右,价格上涨1倍。两年前甘草价格为12元/公斤左右,目前价格为18元/公斤左右,价格上涨50%。两年前当归的价格为80元/公斤左右,这两年一直呈下跌趋势,目前价格在30元公斤/左右。这些数据表明,干旱减产、种植成本增加都不足以解释党参价格的疯狂上涨。
多种高价中药材有价无市
位于磐安新渥镇的中药材市场,是浙江最大的药材交易市场。每月逢2、5、8日,是磐安重要的中药集市。药农们把新鲜的药材拿到集市上卖,“贩子”挑好药材,拿到别的地方卖,有时候也帮大客人收购和囤货。
“最近生意不好做,价格虽然还在高位,但基本有价无市。”在新渥药材市场的集市上出售新鲜浙贝母的药农老李说。除了浙贝母,在经历了一轮轮疯狂涨价之后,处于高位的多种中药材大部分有价无市,恐高情绪正在药商之间蔓延。
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的经营户王先生说,去年2月,他帮一个老板囤了40吨山萸肉。当时山萸肉的市场行情是22元/公斤,下半年涨到过60元/公斤的高价,品质优良的山萸肉攀到了70元/公斤。不过这个老板看好行情舍不得出手,“现在的市场价虽然还有50元/公斤,不过已经没人敢接手。”
在市场做了20多年市场负责人的陈家仁发现,今年上半年,市场里的人流量比往年明显增加,“而且有很多生面孔。”
通过观察,陈家仁发现,这些陌生的药材商中,很多来自河北、湖北以及湖南等地区,“这些药材商背后,是很多手握大量资金的大客户。”
在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从去年开始,山西煤老板成为市场内一股重要的资金力量,“除了涨得比较好的品种,他们也会囤一些偏门的中药材,比如山萸肉。”市场内的一位经营户说。
引发种植热情扩大种植规模
去年价格大涨的农产品,今年大都出现价格暴跌的行情,在山东金乡,去年这个时候,农民售出大蒜的价格是3.5元/斤,今年已经降到了0.7元/斤。中药材是否也会重蹈大蒜的覆辙?
从年初的45元-50元/公斤,到6月份将近90元/公斤,浙贝母走出了一个近三年内的高价。去年新渥当地浙贝母的种子市场价在20元-24元/公斤,今年,因为行情好,种植热情大涨,种子价格涨了一倍。在新渥中药材市场,新鲜的浙贝母种子售价在40元-44元/公斤。
药通网的中药材分析师郑先生说,今年随着生产的逐渐恢复,以及新货上市,5月份以后药材价格开始走稳,部分前期处于高位的品种出现回调,“现在中药材价格正处于有价无市的境地,有些卖家急于出手,但买家处于观望状态,怕自己接到最后一棒。”
据了解,在国内一些主要的中药产地,药农都在扩大种植面积,比如四川巴中的药农今年争相种植金银花和田七;素有“药材之乡”美誉的云南,正大面积扩种三七、八角、灯盏花、天麻等中药材。
本版文字据《第一财经日报》《都市快报》等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