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网民热议“达芬奇事件”:披“洋皮”卖假货
来源:经济参考报 更新时间:2011/7/14 11:30:05   
>> 相关新闻链接
·2011《财富》中国500强公布 中石化再夺第一 ·河北省内8家工程监理企业资质被注销
·河北部分人群或因无纳税证明难购房 ·胡耀邦甥孙:舅爷当总书记时 亲戚没一个农转非
·财政部商务部官网刊文论战奢侈品关税 意见相左 ·我国重大疾病死亡率急剧上升 "疾病资源"作用显现
·10万份3D晚报昨一抢而空 ·河北省判决一起三聚氰胺超标奶粉案
·行唐甲壳素红枣科普示范基地获全国先进 ·15家违法网站被曝光
 13日,达芬奇家居有限公司总经理通过新闻发布会承认,与包括东莞长丰在内的国内家居厂有合作。媒体此前调查发现,该品牌旗下部分家具是在广东东莞贴牌加工生产的,产品涉嫌伪造产地,并非“意大利原产”。

  有网民认为,“达芬奇事件”凸显了在国内一些企业中存在的诚信严重缺失问题;也有网民从消费者“崇洋媚外”的角度分析了“假洋货”得以存在的“土壤”;还有网民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提出,对不法商家进行诚信教育不能“隔靴搔痒”。

  商业诚信在哪里?

  “达芬奇事件”中体现出来的诚信缺失招致网民的严重批评。

  署名“鹏城一梦”的北京网民说,“所谓天价原产意大利达芬奇家具竟是东莞小厂生产,先出洋溜达一圈再进口来蒙骗消费者!社会的商业诚信到底在哪里?”

  对于达芬奇家具被指“洋品牌”身份造假一事,12日,京沪渝等地工商局均已经就达芬奇家居公司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件进行调查。其中,上海市工商局初步判定达芬奇部分卡布丽缇家具材质并非实木,已立案调查。重庆工商部门还查扣了价值500万元的家具产品。

  署名“lao118dong”的微博说,“‘达芬奇的密码’终于要破解了,是真是假,在工商局和质监局的调查下,不日将真相大白。”

  有业内人士称,如果情况属实,达芬奇家居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以低端冒充高端、以不合格冒充合格等行为属于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法规向经营者提出双倍赔偿。

  “假洋货”何以横行

  “达芬奇事件”再次扒开了崇洋媚外的虚荣,市场有需要,制造商自然有办法,这引发了网民对于一些崇洋媚外的消费理念的批判,同时也暴露了“中国制造”自身的不足。这一事件的背后,是国有品牌整体实力的不足,难以赢得消费者的口碑,也正是在这种消费心理给了“假洋货”很大的市场空间。

  署名“李志起”的博客文章认为,“坑爹的达芬奇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这个现象也说明了,中国本土企业品牌的知名度与国外品牌还是有差距,至少在中国消费者眼里是有差距的。而国人盲目的崇洋媚外和近乎畸形的消费心理,无疑成就了‘假洋鬼子’”。

  署名“摇摆的风铃子”的微博说,一些消费者如此崇洋媚外的原因在于,一是国内市场缺少监督,对于中国制造已经丧失信心;二是重于面子,对于奢侈品的变态崇拜。署名“V incent0991”的微博表达了相同看法,“达芬奇的问题说 明 我 们 对 于 大 多 国 货 的 不 放心。”

  市场监管“后知后觉”

  有网民认为,这一次是家具行业出现了“达芬奇事件”,难道其它行业就没有这种欺骗消费者的恶劣行为?署名“纤纤柳絮”的微博说,“其实像达芬奇这种操作模式的公司到处都是,只是工商局没有去查,或者媒体没有曝光而已。”

  达芬奇事件的出现,相关市场监管部门也负有责任。因为,消费者对于奢侈品的辨别能力还十分有限,这就需要市场监管部门来把关。

  “达芬奇事件是一个以次充好的简单事件,却折射出中国社会的现状———无耻的造假商家,后知后觉的监管部门,不会太严厉的处罚,崇洋媚外的无知的暴发户消费者。”署名“南京一木”的微博说。

  署名“李志起”的博客文章还说:“有关监管部门更是难辞其咎。当下,对已经发现的达芬奇家具等‘假洋鬼子’进行严厉的处罚,不仅要鼓励消费者去索赔,还要开出巨额经济罚单,更要把骗子纳入刑罚,这样才能提高违法成本以‘杀一儆百’”。

  “光口头讲商家的诚信没有用。要用雷霆万钧之力的制度弄得不法商家人仰马翻的时候到了,不要总是隔靴搔痒。”署名“霭樵”的上海网民说。

 

 



责任编辑:cprpu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