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起,北京市交通委就“首都缓解交通拥堵措施”展开民意调查,公开邀请全市民众就2011年上半年首都交通拥堵缓解状况做出评价;与此同时,北京市缓解交通拥堵工作推进小组办公室也于近日印发缓解交通拥堵工作评价办法和方案,启动对城六区和重点新城缓解交通拥堵工作情况评价。
值此新政施行近半年之际,被各界冠以“堵城”之名的首都,也陆续展开了对“缓堵”新政实施过程中所遇问题的重新“思考”。
新政效果受肯定
新车限购、中心城区停车费上调、多条地铁线路开通、快速路公交专用道启用;加之逐步完善的户外路况信息图,继续实施的尾号限行等一系列“缓堵”措施自实施以来,近两千万北京市民也经历了从对新政态度的“审慎”观望向逐步体会并认可新政成效的转变。
截至6月23日上午10时,市交通委网站“交通缓堵民意调查”显示:在参与“上半年交通状况是否有所缓解”的调查中,参与投票的5人全部给出肯定答案;而对哪些措施最为有效的调查中,“公共交通快起来”、“限购控制机动车总量”、“停车价格调整”成为参与投票市民最为认可的有效措施。
这一点与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随机对多位市民的采访所得不谋而合,尤其对于5月24日正式启动的京通快速公交专用道成效的认可广泛,“确实快了”成为受访市民谈及快速路公交专用道的直观体会。
市交通委也于近日透漏,与公交专用道施划前相比,公交车每日早晚高峰客流增加3万余人,地铁八通线进站量少了1万余人,私家车的速度也由降变升,甚至超过了专用道启用前的速度,绿色公共交通出行占比显著提升。
“政策实施的成效还是比较明显的。”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彭刚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他认为,一项政策从制定到实施也必然经历大量实际调研,当前北京市的缓堵措施切中了症结所在。
“完善落网的工程措施及公交优先理念的凸显势必逐步改变人们出行方式的选择。”彭刚强调,当前通过限购控制全市机动车总量增长微词最多,尽管有着明显成效;但通过综合政策的实施及市场自身作用引导购车才是长久之道。
“摇号”购车争议大
6月26日,京城车市“限购令”下的第六轮“摇号”结果即将出炉,随着申请人数与日俱增,购车中标率持续走低,由此带来的不仅是至今尚未“中签”者的“一声叹息”,还有京城车市频遭“冷遇”的尴尬现状,由此带来的对“摇号”政策建议修改的讨论不绝于耳。
一边是购车中签率持续走低致使消费者购车需求难以释放,围绕“如何采取措施尽量让有迫切购车需求的消费者得以购车”的呼吁逐渐增多。
据了解,截至6月8日24时,北京购车申请累计达590930个,第六轮申请人数大有“破6”之势,中签率必将再创新低。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迟亦枫认为,照此速率计算,2011年底,“摇号大军”必将扩至百万,中标率更会下降至2%以下,一号难求的现象将愈演愈烈。
“各种可以预见及不可预见的乱象和后遗症将大面积滋生。”迟亦枫的担心在近日媒体有关“京城购车指标可以暗箱操作购买”的报道中得到了印证。
记者就此也以“能否买到指标”向多家4S点进行实地、电话等方式询问,也许因为受到报道影响,各店人员对此纷纷报以“没有摇号中签就无法购车”的肯定答复。
“车市限购影响对汽车销售领域最为直接,由此带来的诸多或想到或想不到的‘对策’自会逐渐增多。”北京科技职业学院物流学院院长敖文对本报记者表示。
敖文强调,相关部门在完善制度设计的同时需要强化全程监督机制,以此保证“公正公平”在政策的制定及实施全过程得以贯彻。(李海楠)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