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日前在上海表示,为了避免通货膨胀快速上涨和周期峰值过高,中国应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回升,避免经济增长率在短期内急速上升。
当前,普遍认为为应对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的下滑影响,中国应该不惜一切代价通过大举投资保经济增长,就是说,把经济增长速度搞上去,短期内复苏越快越好,甚至速度越高越好。实践证明,从去年9月份以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采取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和大规模信贷投放的措施已经取得了比预期要好的效果。在全球各个经济体经济增长低迷,经济增长率甚至为负的情况下,中国上半年保持了7.1%的增长率,6月份更是达到了7.8%的水平,确实难能可贵,来之不易。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消费一时难以启动,出口大举下降的情况下,应对危机影响采取的大举投资举措只是应急性的,是次优和无奈选择。在应急阶段过去以后,大举投资带来的负面影响就逐渐暴露出来。产能过剩使得实体经济无法消化大量的投资资金,经济没有根本复苏使得民间企业投资心有余悸,不敢盲目扩大再生产。这将造成市场一时出现流动性过剩现象。这时的过剩流动性像无头苍蝇在市场乱撞,寻求投资投机机会。资本与生俱来的天性必将使其瞄准投机性最强、暴利最大的行业和场所。股市、楼市就是这样的场所和行业,正好迎合了市场过剩流动性的口味。大量流动性进入股市楼市后,形成这样一个恶性循环:过剩流动性推高股市楼市泡沫,股市楼市泡沫产生的财富效应又吸引更多流动性进入股市楼市,股市楼市一派繁荣,推动经济增长率也上去了。然而,这种繁荣是虚假繁荣,是泡沫式繁荣。泡沫会越来越大,最终将会破灭,酿成严重金融风险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中国现在已经显露出这种现象的苗头。如果一国经济面临一场大难后,恢复和崛起太快,就是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所说的“经济增长率在短期内急速上升”。必须引起高度警觉。特别是依靠大举投资出现的“短期内急速拉升”。这一方面可能是股市楼市泡沫式虚假繁荣推动的,是建立在空中楼阁上的增长,是伴生和隐藏着巨大风险的增长,这是非常危险的现象;另一方面会给未来带来一系列问题,譬如:隐含投资过热风险、给未来预埋通胀风险、出现产能过剩问题等。
因此,中国在成功应对金融危机对经济下滑的威胁,使得经济明显企稳回升后,要迅速使得应急性大举投资措施转变为求质量、求效益、调结构的常规化举措。使得经济增长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上,建立在实体经济实实在在的复苏和启动上,而不是踏在股市楼市的泡沫上面。必须使得经济平稳回声,决不能使得经济短期内急速上升。曾记得朱镕基任总理期间多次谈到自己对经济具有恐高症,现在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