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剂风波出现后,不少市民“谈塑色变”。多国研究均已证实,塑化剂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干扰人体正常的激素分泌,影响胎儿和儿童的正常发育。欧盟早在1999年规定,严格限制儿童玩具和用品中塑化剂的含量。
恶习1:饮用果汁等浓稠饮料
当你喝一瓶果汁时,如果它不是10块钱左右的纯果汁,但看上去像果汁的话,它就是加了起云剂。因为这种果汁中真正的果汁含量只有3%-5%,如果光把果汁兑水的话,看上去与清水差不多。所以当你看果汁中的配料时,不光有水果原汁,还有香精、色素和起云剂(也叫稳定剂或乳化剂)。
在食品工业中允许使用的起云剂,一般是由棕榈油加乳化剂混合,会使果汁看起来浑浊,更像真果汁。而添加塑化剂(DEHP)可让微粒分子更均匀散布,黑心厂商就用它做起云剂,不仅节约成本,“起云”的效果比原来更好。
恶习2:长期食用方便面
2010年10月,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柳春红副教授及其同事从广州市各大型超市随机采购不同品牌和口味的56份方便面和25份方便米粉食品作为样品。结果显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的检出率均超过一半。
根据国家标准《食品容器、包转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DBP和DEHP仅可用于接触非脂肪性食品的容器,且在塑料包装中的特定迁移量分别不超过0.3毫克/千克和1.5毫克/千克。但实验室采集样本中的DBP和DEHP含量,已远超标准。
恶习3:塑料瓶存放含油脂食品
增塑剂也被广泛用于聚氯乙烯(下称“PVC”)制品中。研究人员指出,DEHP是一种内环境干扰物,会影响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若累积到一定程度也将诱发癌症。实验发现,PVC垫片应避免与脂肪类食品接触,而且较薄PVC垫片有较高溶出量。
我国有关食品标准明确规定,PVC瓶盖垫片不能接触油脂类食品,但可以用于汽水、啤酒、黄酒及蒸馏酒瓶盖。不过,市面上仍有相当多的含油脂类食品的生产企业在违规使用PVC瓶盖垫片。在食品中能检测到DEHP,就是与某些食品饮料瓶盖内部的软垫有关(防止饮料渗漏)。
恶习4:使用塑料餐具不当
塑料容器中原本合理存在的塑化剂,却常因人的不当使用,而在不经意间被吃进肚子。比如,用“非微波炉专用容器”加热食物,直接用普通塑料盒装食物入微波炉加热,用不合格的一次性饭盒装着热快餐,用非食用塑料袋装滚烫的食物,戴着塑胶手套吃手扒鸡……这些贪图方便和便宜的行为,让原本无害的食品变成“毒物”。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