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白银市场的“疯狂”并不稀奇。1980年,因为有人企图垄断全球实物白银市场、操控银价,一度将银价爆炒至每盎司48.7美元,但泡沫破裂后,银价狂跌至4美元。
持保守投资态度的分析普遍认为,对于普通“散户”投资者而言,除非有很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较好的专业技术,一般不建议盲目参与期货类的“纸黄金”、“纸白银”投资,尤其是保证金杠杆交易。
本次国际银价瞬间“崩溃式下跌”主要在5月2日。当天传出击毙拉丹的消息,而此时正值中国“五一”假期,白银期货T+D无法交易,不少国内投资者眼看着大跌,却无法出逃。
据称,早在4月下旬,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针对白银交易连续上调保证金,国际资本大鳄对待贵金属的口风也纷纷“多转空”,一系列“巧合般的事件”,让白银价格连跌一周。市场人士称,国内银价连续三天封住跌停,投资者“连挂单的时间都没有”就被跌停板困住,很多人“被打爆仓”。
经过这轮下跌,一些普通散户也看到了白银市场的“门道”。目前,白银虚拟交易市场大部分在西方,而白银实物的需求,印度和中国都很旺盛。2010年前11个月中国进口白银量占全球供给的10%以上。不过,高需求并没有带来更多的定价权。
中国的金银交易量虽然逐日壮大,可依然是“影子市场”,国内的价格只能被动跟随国际价格。一位在本轮下跌中损失不少的投资者说,“这样被人家定点清洗,你一点办法都没有”。
但诡异的是,国外舆论反而认为中国白银市场的投资行为,恰恰是本轮银价动荡的“推手”。英国《金融时报》撰文称,今年年初以来上海黄金交易所的白银交易量上涨了30倍,虽然它的交易量远低于伦敦和纽约水平,但增长迅速,成为推动白银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