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套房子来养老
城镇职工温超:积蓄存银行“贬值”,投资房产应对通胀
曾经有位老人略带戏谑地说:“中国老百姓一辈子赚钱,就是为了买一套房,看一场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都会想:将来老了以后,靠什么养活自己?
43岁的北京出租车司机温超尽管还属于年富力强,但已开始早早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打算。
他选择了“买房养老”。
2010年初,温超在京东的河北燕郊买了一套70平方米房子。总价41万元,温超首付16万元,贷款25万元,20年还清,现在每月要还2000元左右房贷。
“房贷还清时,我正好60岁,估计也干不动这一行,该休息休息了。”温超说,“城里的房子咱买不起,到燕郊去投资,勉强还能凑合。”
温超的如意算盘是这样的:现在还房贷吃一点苦,生活节省一点。等到退休以后,燕郊的房子肯定也升值了,到时把房子一卖,能有一笔不菲的积蓄,用于应付将来的生活。或者把房子出租,每月收租金,也能增加一笔稳定的收入。
“20年后,燕郊应该比现在繁华多了,房价和租金都会涨不少吧?”温超说,一年多前不到6000元/平方米的房子,现已涨到7000元/平方米,这给了他很大的信心,“将来靠这套房子养老,应该是靠谱的。”
温超是一位乐观有趣的北京人,说话时脸上总挂着笑容。但做出“买房养老”这个决定,却是出于对未来预期悲观的无奈选择,并且要承担很大风险。
用他的话说,开出租车“给人打一辈子长工,自己什么也剩不下。”每天起早贪黑在路上开车,交完高额的“份儿钱”,每个月能省下三四千元就算不错了。这两年油价、物价不停地涨,这笔收入“越来越不值钱”。而出租车公司的养老金“少得可怜”,“除非中彩票”,否则根本不足以应付老了以后的生活开支。
更让他着急的是,一家人好不容易存下的十几万元放在银行里不断贬值。“照物价这么个涨法,20年后这点钱可能只值现在的一半。”
收入低、养老金少、存款贬值、上有老下有小……自己老了怎么办?
中彩票显然不现实,唯一的希望就是让这笔存款保值增值。一家人前思后想,似乎只有投资买房子一条路。
温超买了房子,每月要多支出一笔房贷,生活变得拮据多了。以前温超抽的是10元一包的中南海香烟,如今降格为4.5元一包的白沙。“没办法,总不能老了以后温饱都成问题吧,就算为将来吃苦了。”
不懂经济学的温超也深知,“买房养老”并非没有风险。房价不会一直像前两年一样涨下去,万一房价下跌,燕郊这种偏远地方肯定会先跌。即便房价涨,如果涨的幅度很小,可能还抵不上贷款支付的利息……
但是,除了靠买房“赌一把明天”,还有更好的选择吗?没有。
“我没什么文化,本来干这行就是混日子。将来自己的命运很难完全靠自己掌握,好也罢不好也罢,也都能过下去。最大的希望是孩子能有出息,她能过得好,我辛苦一点也没什么。”
在通往首都机场的高速路上,温超开着车以100公里的时速奔驰,初夏的夕阳很美,道路仿佛是金色的。他希望自己和家人的前景也是如此。
而这个希望,有相当一部分寄托在30公里以外河北燕郊的一套房子上。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