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30多年,中国民族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中国制造”的产品遍布全球。但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业仍处于贴牌代工的局面,笼罩着低端、廉价的阴霾,与我国形象极不相称。
在日前举办的“首届中国创造院士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中国制造业需要通过掌握核心科技不断提升中国产业的竞争力,以此打造国家产业形象,为中国产业的全球化布局提供整体品牌支撑。
“中国制造”不能被人看轻
“美国的产业崇尚创新,日本的产业重在精益求精,德国产业则主打品质和完美主义,这些已经分别成为其国家产业形象最准确的诠释。”新华社副社长周锡生表示,“国家产业形象”即是可以代表国家的“核心科技名牌”。
那么,中国的产业形象是什么?
2009年,中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2010年,中国进出口总额接近30000亿美元,其中出口在全球的比重超过10%。目前,中国已跃升全球第二大制造业国家。可是,能代表国家产业形象的品牌依然很少。很多时候,“中国制造”甚至成了低质、低价的代名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原党组副书记郭传杰说,现在中国很多产业在全球占的市场都很大,以家电为例,全球市场份额已经接近50%,但企业创新能力弱,核心竞争力还不强。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中国仍处于城市化、工业化中期,可以预见未来10—20年制造业仍是中国经济的支柱。重塑中国的产业形象,加快向“中国创造”迈进,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核心科技影响和支撑着国家的产业形象
如何重塑中国的产业形象?
与会专家表示,核心科技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支撑着所在国家的产业形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都提出了“再制造业化”。这对中国意味着,不只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将面临强大的国际竞争,包括传统产业也同样面临着竞争。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澄认为,企业有没有核心技术,决定了它能否置身产业领导者的高地;有没有具有领导者地位的企业,则决定了整个国家产业的命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全球正在进入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周期,这在客观上要求中国的经济增长必须转到创新驱动上来,重塑中国产业形象。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表示,“通过科技创新,加上企业努力,无疑可以重塑中国的产业形象,使‘中国制造’赢得全世界的认可。”
“十二五”成为“树形象”关键期
“十二五”时期,中国将迎来提升科技实力和提升国家产业形象的重要时期。根据“十二五”规划,未来5年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经济增长方式和结构调整将实现更深、更广突破,中央财政每年以不低于20%的增速加大对科技领域的投入。
科技部办公厅副主任胥和平说,持续的科技高投入,核心技术的研发突破,将直接改变国家支柱产业在全球的竞争格局,并催生新的国家产业形象。未来需要集成全社会的科研资源,动员产学研各方面的力量,突破一批重大核心科技,提升创造能力,实现自主掌控,这对提升民族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国家产业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表示,“十二五”中国企业需要把人的力量和智慧从单纯的商业交换中吸引到创新领域,通过不断突破核心科技提升中国产业的全球影响力,使更多的中国产品成为世界名牌。 (记者 王明浩 罗艾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