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9日电(记者徐蕊、韩洁、高立)3月18日晚间,央行公布,从2011年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此达到历史高点20%。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暂显充裕的资金面或将再度趋紧。但考虑到准备金率政策边际效应已经呈递减,因此对市场的总体影响不会很大。
从走势图上来看,最近市场资金面略显宽裕,国债市场和企债市场展开了反弹,走势渐强。本周上交所国债市场缓步上行,周五上证国债指数收于127.26点,较上周微涨了0.15点,全周共成交了9.31亿元,成交量较上周有所萎缩。国债指数从2010年11月12日行情反转以来,走出了逐级上攻行情。上交所企债市场小幅上扬,周五上证企债指数收于144.31点,较上周上涨了0.22点,共成交39.81亿元。
公开操作方面,本周为连续第二周净回笼。央行17日发行的500亿元3月期央票,中标利率2.7944%,与上周持平。央行同时进行了600亿元91天期正回购操作,发行利率亦持平于2.8%。本周到期央票和正回购合计为1810亿元,由此央行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490亿元。但市场资金面仍然处于宽松状态。
近期,一年期央票利率的上行让市场对加息的预期再度升温。3月15日,央行发行了100亿元一年期央票,利率上行20BP,达到3.1992%,超过了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3%,也超过了一年期央票在二级市场的收益率。结束了从2010年11月23日以来的地量发行,首次突破100亿元,也结束了央票一二级市场利率倒挂的局面。分析人士认为,央行提高各种期限央票的发行利率,有利于提高一级交易商的认购热情,放大央票的发行量,进而不断恢复央票回笼资金的能力。
一级市场方面,在资金宽裕的背景下,机构买债热情高涨。此前招标的300亿元10年期国债,发行利率为3.83%,大大低于市场预期,招标倍数同时也创下了年内次高。在2月新增贷款环比减少近五成的大背景下,不少企业选择通过银行间市场进行债务融资。今年以来信用债发行“井喷”之势在3月份继续延续。
有机构分析认为,日本大地震给全球经济复苏蒙上了阴影,核辐射影响的升温令全球市场悲观避险情绪继续发酵,加上近期资金面的宽松,致使人民币利率掉期的走低,从而带动债券市场收益率再度走低。由于2月份CPI涨幅高于普遍预期,加上3月央票利率上行,市场对于紧缩的疑虑依然较重。
短期看,债市受到准备金率政策影响或将结束最近的持续上涨走势,在高位进行整理。从中长期来看,尽管目前股票市场的调整风险吸引部分跨市场资金流入交易所债券市场,但债券市场同样面临紧缩预期的制约,债市的风险尚未释放,如果未来市场资金面再度趋紧,债市将维持震荡格局。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