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高额超募要两手抓,一手抓定价,一手抓首发比例。”上述某上市券商投行人士认为,发行人的首发规模应与募投项目相匹配,并要在确定首发比例时考虑超募的影响。
据悉,25.1%或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小规模发行人首发比例的上限。据记者对3月初至14日期间进行预披露招股书的18家IPO申报企业的统计显示,绝大多数中小规模准发行人的首发比例均在25%至25.1%之间,仅有重庆地区某准发行人的首发比例达到了25.37%。
“在近期的操作中,无论是拟上主板、中小板还是创业板的中小规模项目,我们都会劝说发行人按不超过25.1%的首发比例设计发行结构。”某上市投行人士透露。
厘清上市地界定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对首发比例进行设限亦能对A股上市地点的划分标准起到进一步明确的作用。
根据相关部门对A股上市地点划分的标准,除金融企业外,其他企业首发股份规模在8000万股(含)以上的在上交所挂牌,首发股份规模在5000万股(含)以下的在深交所挂牌,首发股份规模在5000万股以上、8000万股以下的则可以自由选择上市地点。
在实际操作中,发行人往往会通过调节首发比例的方式随意选择上市地。
“比如一家发行前股本为1.5亿股的企业,如果采取25%的首发比例,那么首发规模将为5000万股,发行后的总股本将为2亿股。但如果采取26%甚至更高的首发比例,这家企业就可以随意选择上市地点,这对监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深圳某资深投行人士坦言。该人士称,对首发比例进行设限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IPO申报企业随意选择上市地点的投机性操作,有利于企业客观地把募资规模与募投项目进行合理匹配。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