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内容:就在证券市场内外人士还在广泛猜测是谁秒杀了长江证券(000783)之时,长江证券的增发公告似乎带领我们一步步逼近真相。对于参与此次增发,中银基金方面在回复某京城媒体的质疑时书面表示:“中银基金看好包括券商在内的金融板块的投资价值。
在公告中显示的最终机构只有两家参与了网下的配售,其中一家是申能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其最终出手认购了400万股长江证券;另外一家则是公募基金中银持续增长股票,其认购的金额是前者的三倍,最终认购了1200万股长江证券。
就在证券市场内外人士还在广泛猜测是谁秒杀了长江证券(000783)之时,长江证券的增发公告似乎带领我们一步步逼近真相。
3月9日,长江证券公布了增发A股发行结果的公告,最终的结果是原本6亿股的增发计划缩水了三分之二,增发的发行数量仅仅为2亿股,募集到的资金总量为25.34亿元,而以东方证券为首的主承销商包销的数量超过了发行总量的一半,公告显示此次承销团包销约为1.10亿股,占发行总量比例约为55.03%。
同时令人惊讶的是,在公告中显示的最终机构只有两家参与了网下的配售,其中一家是申能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其最终出手认购了400万股长江证券;另外一家则是公募基金中银持续增长股票,其认购的金额是前者的三倍,最终认购了1200万股长江证券。
何以两家机构如此“铤而走险”来参与长江证券的定向增发呢?从上一周的情况看,长江证券的股价维持在了12.67元的增发价格之上。对此,华弘证券分析师刘启向新金融记者表示,确实难以理解两家机构会以溢价的方式参与增发,如果是看好该股的市场前景和投资价值,完全可以直接在二级市场买入股票。通过记者的综合采访,部分人士判断可能是承销商拉来的两家机构来“救场”,这有点类似于新基金发行募集时的“帮忙资金”。
那么,这两家机构与此次增发事件的两主角长江证券、东方证券是否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呢?新金融记者多方采访,力图解开谜底。
两家机构揭秘
根据此前的公告显示,长江证券原本计划不超过6亿股,募集资金达到约为76亿元,但最终实际的增发结果是2亿股,募集资金约25亿元,募集股数和资金量均为原来的三分之一左右,差强人意的募集结果背后原因何在呢?
直接的导火索是3月3日的秒杀事件(详见本报上期41版的文章《一场机构博弈筹码的游戏》),当事件发生后,不管最初长江证券的增发是否被机构看好,最终从结果来看只有两家机构出现在公告的增发名单中。
首先是申能财务集团公司,根据记者的综合了解,该公司实际上是与此次增发的主承销商东方证券有着同一股东背景,按照这个逻辑推论,在增发因被人蹊跷“砸盘”而面临夭折之时,可能东方证券第一想到的自然就是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申能财务集团公司,在业内这类财务公司“赶场救火”早已是家常便饭。
其次是公募基金中银持续增长,令新金融记者感到奇怪的是,作为此前常常出现在此类增发名单中的固定收益类基金,此次竟然集团缺席,而中银持续增长作为纯粹的股票型基金,单枪匹马地杀入到增发的名单中去。查阅历史资料记者发现,作为中银持续增长前任的基金经理伍军曾经担任过东方证券投资业务总部的负责人,或许两家的“深厚友谊”就是从那个时候结下的。
另一疑点来自于中银增长基金所重仓的一只股票青岛海尔上,新金融记者注意到,根据最近一期的季报十大流通股股东显示,青岛海尔十大流通股股东第二位的是中银持续增长,该基金去年四季度末期持有3022.24万股,占比约为3.37%,巧合的是,长江证券的前十大股东中又有青岛海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青岛海尔与青岛海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之间是否存在联系?记者尚无法求证。
对于参与此次增发,中银基金方面在回复某京城媒体的质疑时书面表示:“中银基金看好包括券商在内的金融板块的投资价值。此次参与长江证券的增发,符合公司价值投资的理念;并且严格遵守公司严密的投资程序管理,是经过反复分析研究、实地调研、仔细甄别、慎重作出的投资决策。”
聚焦中银持续增长
类似的增发在机构面前遇冷的例子今年已经是第二次出现。在稍早前的长安汽车的增发中,最终也只有工银瑞信信用添利债券基金和国联安基金两家获配,且各自的获配量都很少,分别为300万股和70万股。
但此次中银持续增长则获配1200万股,同时因为其孤独一枝而显得分外另类。资料显示,中银持续增长股票去年的年化收益率仅为2.45%,排在银河基金分类的标准股票型基金中的第83位,位居中游;但今年以来,截至3月10日,该基金的最新年化收益率为-0.76%,未能实现正收益。
点击中银基金的网站,中银持续增长股票显然是公司侧重打造的一只基金,该基金采用双基金经理制,其中俞岱曦是基金业界的老人,有着多年的从业经验;而另一基金经理张琦也是公司的助理副总裁,可以说是两位公司“大佬级”的人物在护航该基金。
但从去年公司四季度配置的十大重仓股来看,似乎缺乏一根投资主线在其中牵引,虽然该基金的整体仓位超过了90%,其中有银行股民生银行、保险股中国平安、券商概念股辽宁成大、医药股东阿阿胶、农业水利股葛洲坝、地产商业股王府井等,基本是一个板块一个股,某种程度上做到了“分散持股、分散风险”。
对此,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分析师向记者表示,银行系基金长期以来给人一种四平八稳的印象,而从这只基金的配置来看,重仓股没有一个明显的侧重点,这虽然不会使业绩在集中持股配置时太过难看,但也注定不会有特别突出的表现,难以避免中庸的命运。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