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央企非彼国企,要重视“新央企”的制度优势
宋志平说,上述情况表明,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有制度是否规范、管理是否科学、创新能力是否先进的问题。改革开放初期,民企具有显然的制度优势,那时不少国企交给了民企。近年来,国企在制度创新方面锐意进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是央企在建立规范的制度方面,已经具有优势。
“这么说,您认为央企重组民企,原因之一是央企近年来赢得了制度优势?”记者问。
“是的。”宋志平答道,“我们纵观世界企业治理结构,对于大企业来说,出资人直接管理企业的,寥寥无几,大都是委托-代理式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问题,就是建立规范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谁这个机制建立得好,谁就有制度优势。这与所有制问题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淡薄。”
就我国央企来说,近年来,央企建立了外部董事为主的董事会试点工作,形成了“国资委—央企董事会—央企经理层—全体职工”的清晰的委托代理模式,每个层级各司其职、相互制约、相互协作。这就是“新央企”,是一种完全不同于过去行政管理式国企治理结构的新的制度模式。这是世界上很多大型企业采用的模式,被事实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我国民企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多数还没有形成规范的治理结构,常常是靠血缘关系维系的家族式控制,管理不是很透明,当然这些也会通过时间逐渐完善。“前年,我去瑞士参观欧洲的大型水泥企业豪西姆公司。它是一个家族企业,11名董事都是外部董事,且董事局主席和CEO也都是外部职业经理人。而我国民营企业要做到这一点,肯定还需要一段时间。”
“既然您认为央企治理先进,是否真的要国进民退?”记者接着问。
宋志平说,我国现行的经济政策中,是鼓励国企和民企并行的。“我希望继续维持这种格局,央企大多是巨型企业,为民企提供大量外包服务的机会。央企和民企是同一个产业链上的不同部分,把央企和民企对立起来,对央企和民企都是有害的,也不符合市场的实际情况。”
宋志平认为,在社会上比较繁荣的时期,可以让民企发挥更多的作用。在社会特殊时期,或者经济结构调整任务比较繁重的时期,则需要发挥国企的主导作用。最近,国务院国资委邵宁副主任说,国资委已经有明确思路,央企今后都要成为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形成资本能进能出、国有资本进行充分流动的公众公司。
我主张“央企市营”,就是说要用市场的办法来管理央企,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来解决市场经济的问题,央企是按市场机制来运行,那么即使央企再强大,也不会影响市场化的性质。
“未来有没有可能,像中国建材这样的企业帝国也整体成为公众化的上市公司?”记者问。
是的,央企正在走向整体公众化上市。其实民企做大了,大多数也要上市公众化,自己所占有的股本越来越稀释,这是殊途同归,是企业现代化、公司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因而在这种大趋势下,去过多议论国企、民企已经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认为“央企由于不是自己的,不会搞好的”,这种认识缺乏对现代公司制本质的理解和认识,希望大家多了解央企现在的公司制度与管理模式。另外,现在新国企与旧国企区别很大,不要用符号式的眼光看待今天的央企,宋志平补充说。
央企与民企要共享未来10年建材业黄金时期
近期,国家和各地都出台了严厉的控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政策,这对上游的建材行业来说,会不会有影响?央企与民企如何把握未来行业景气问题?就上述问题,宋志平也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宋志平分析说,国家各项政策严格控制的是城市商品房的价格,控制高档住房的建设。对于普通群众的住房需求,国家是大力支持的。最近,国务院已经明确提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同时,我国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改善性住房的需求仍然很旺盛,再加上高速铁路、核电站等公共建设和农村水利建设等方面,我国建材市场需求是刚性的。另一方面,建材行业大都是高能耗行业,增量受到限制,因而供需关系将有利于建材企业。综合来看,未来10年我国将进入建材行业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黄金时期,有两个问题特别值得我们重视,一是我们在这个时期盖什么样的房子;二是如何保持整个行业发展的健康秩序。
宋志平说,虽然这些年我们大力推广新型建材,但我国很多住宅建设目前仍然采用老的建造方式,采用传统的建筑材料,对资源消耗大,对能源节约少,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因此无论央企和民企,都有必要投身到建筑业的转型升级中来。无论是央企和民企都要认清,谁科技含量高,谁环保节能,谁才能最终得到发展。
关于中国建材集团的下一步发展问题,宋志平说,集团将遵循科学发展观,在建材行业的转方式、调结构工作中发挥央企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在“十一五”期间,中国建材大力推进水泥、玻璃行业的结构调整、联合重组和节能减排,大力发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和新能源材料,引领我国建材行业走上了一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十二五”期间,中国建材将目标锁定为做强、做优,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将在行业升级、技术创新和走出去等方面带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要与广大民企密切合作,为民企创造更好的合作机会,并带领大家一起“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和全球资源配置。宋志平说,在国际市场中,中国企业是个组团,央企和民企一向配合得很好。记者 林玉 实习生 杨丹 刘芳辰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