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民生支出占2/3:喜人数字尚须细化落实
来源:羊城晚报 更新时间:2011/3/8 17:07:41   
>> 相关新闻链接
·发改委再拿高价药开刀 外资药企称影响很大 ·宝洁日航国外被罚 为价格操纵敲警钟
·我省首创银行与小额贷款公司金融战略合作模式 ·油价恐高症:第四次石油危机到来?
·市场资金面或趋于宽松 ·河北将培育10家以上收入超千亿龙头企业
·让口袋里的钱 换个“活法” ·从关键数据看2011年中国经济走势
·张利钿:企业家对社会民生问题应承担应尽的责任 ·全力以赴稳物价:“阻击战”打响
    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2/3,数字很诱人,但现实很无情。钱究竟能否花在刀刃上,我们的眼睛不能只盯着宏观“大数”,还要看各项“小数”。宏观“大数”只能反映民生支出的比例和总额,只能反映中央改善民生的态度,但不能反映每一分钱是否都花在民生之需上。因为民生支出是一个相当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几乎涉及到各级政府各个部门,谁也保证不了每个政府部门都真正心系民生。

  2011年财政预算报告显示,今年全国财政支出规模将达100220亿元,比上年增长11.9%,这是我国年度财政支出首次超过10万亿元规模。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合计10509.92亿元,增长18.1%;中央财政“三农”支出安排9884.5亿元,增长15.2%。民生支出合计将占中央财政支出的2/3左右。(3月7日《经济参考报》)

  中央财政用于民生支出是两位数增长,民生支出合计占财政总支出2/3,再次用数字阐述了改善民生。与此同时,财政将压缩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这不但体现了“富民生,穷政府”的改革思维,而且也说明公共财政正在回归其本质———民生财政。显然,公共财政回归民生财政,是改善民生的基础,是合理分享经济增长果实的务实之举。但愿地方财政支出也能向民生方面大力倾斜。

  分税制实施之后,中央财政收入步入了快速增长轨道,而地方财权与事权却未匹配。因此,要改善民生、实现民富,首先是中央财政要持续、大幅增加民生支出,其次是鼓励地方财政增加民生支出。不过,改善民生眼睛不能只盯着财政支出多少钱,更要看这些钱是否花在“刀刃”上,民众对花钱结果是否满意等等。惟有如此,民生财政才能名副其实。

  “民生是个筐,什么都能装。”网络上一度流行的这句话道出了“民生”定义的宽泛。所以,不排除某些民生支出在落实中走样变形,结果不能让民众真正受益。比如,财政支出用于教育,当然是用于民生了,但有地方把钱花在了政府机关幼儿园的身上,与大多数民众无缘。再比如,财政投入建设的保障性住房,不少变成了“权力房”,最该被保障的人群却没有得到保障。

  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2/3,数字很诱人,但现实很无情。钱究竟能否花在刀刃上,我们的眼睛不能只盯着宏观“大数”,还要看各项“小数”。宏观“大数”只能反映民生支出的比例和总额,只能反映中央改善民生的态度,但不能反映每一分钱是否都花在民生之需上。因为民生支出是一个相当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几乎涉及到各级政府各个部门,谁也保证不了经手的政府部门花财政钱时都能心系民生。

  在过去四万亿投资中,即便有审计部门和纪检部门全程来护航,但依然发现了很多资金问题;即便是中央部门,过去也被审计出很多违规资金。至于各地“三农”资金、保障房资金等民生投资,过去被挪用、贪污的例子不计其数。可见,财政资金在使用中很容易“出轨”。“2/3”能否真正用于民生,对我们是很大的考验。

  另外,民生支出的确用于民生了,但民众未必满意。例如,财政投入保障房建设,房子确实建成了,但配套不全、生活不便。再如,财政补贴种粮,有学者调查发现,有的种粮补贴给了非农民,不种粮食改养殖了依然给粮食补贴等。显然,在民生支出方面,有不少支出非但没有真正改善民生,而且还浪费了纳税人的钱。对此,必须要下决心纠正。

  要想让民生支出不再“出轨”,除了行政监督、审计监督之外,我以为,至少还有四种办法:一是公开详细的民生支出预算让公众监督;二是对“民生”进行准确定义,不能让“民生”变成一个筐;三是要建立民众对民生支出成效的评价体系;四是改善民生的对象是否有必要将一些已享有一定福利的特殊人群排除在外值得考虑。比如,保障房分配对象不妨将那些要么有福利房,要么有不低的房租补贴的人员排除在外。(冯海宁)

 

 



责任编辑:cprpu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