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稿件由高新区提供) | |
 |
“要把高新区的优化发展环境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勇当全市优化发展环境的‘排头兵’,把高新区打造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投资创业的最佳选择。”日前,高新区召开工委管委联席扩大会议,认真学习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瑞彬视察高新区工作时所作的重要讲话,副市长、高新区工委书记刘晓军表示,2011年,高新区将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深入推进“效能革命”,着力引进 | |
争当全市优化发展环境的“排头兵”
高新区全力打造千亿元园区
新机遇
实施“二次创业” 实现跨越发展
2010年,是高新区托管扩区后的第一年,也是各项事业站在新的起点上全面加快发展的一年。
一年来,高新区紧紧围绕“二次创业、跨越发展、铸造辉煌”的发展思路,以生物医药产业为先导,围绕四大支柱产业,大力提高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与大型企业集团、知名行业协会、投融资机构、科技研发中心合作与对接,着力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前来投资,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化项目和研发机构落户,有力地推进了高新区‘二次创业’的进程。2010年,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35亿元,同比增长33%;利税80亿元,同比增长25.08%;财政收入20.5亿元,同比增长18.16%;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46家,占全市总数的30%。
“从国内外发展看,高新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刘晓军表示,高新区凭借科技创新优势,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省委七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把石家庄作为京津冀第三极来培育,作为省会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特别是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开发区(园区)发展的若干意见》,给予国家级园区每年安排2500亩土地等支持,为高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市委八届六次会议也提出要整合高新区、良村开发区、循环化工基地、装备制造基地和纺织服装基地,建设东部产业新城,这些都为高新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升城市整体功能、优化投资环境等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
高新区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也为高新区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近两年来,全区上下团结拼搏,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10年全区财政收入突破了20亿元大关,增长18.16%,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数量占全市总数的30%,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随着高新区的发展,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不断入驻高新区,美国纳米研究所的李全贞、美国西南医学院的魏启明、美国孵化器公司职业经理何良修、上海桑迪亚科技中心150位博士硕士等加盟高新区。
新思路
加快发展 营造“最优”投资环境
高新区的跨越发展不仅需要“硬实力”的快速增长,而且需要“软实力”的全面提升。刘晓军表示,近年来,高新区工委管委把“优化发展环境、推进‘二次创业’”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制定了《石家庄高新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广大干部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营造支持企业、服务企业的社会环境。打造一流的投资创业环境,建立了政企联谊会制度,加大为企业服务的力度;成立了招商投资服务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突出服务功能;加强对企业的技术服务,促进企业提档升级;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联系,寻求技术支持。
打造优质高效、支持创业的服务环境。提高行政效率,打造效能高新区。特别是加快启动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实行“一门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的“一站式”办公服务方式;实行重点项目全程代理制度,开辟重点项目手续办理“绿色通道”,明确项目代办人,对申办单位办理的事项提供全程跟踪服务,确保手续办理“一路绿灯”,落到实处;逐步推广网上审批,凡能上网审批的项目,一律不再受理纸质材料;同一事项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的,明确一个主办部门,申办人只需向主办部门提交相应的申请材料即可,避免交叉审批、重复审批。
构建宽松稳定、积极扶持的政策环境。用好、用活、用足各项投资优惠政策,给予投资者最大限度的扶持;研究、梳理和完善各项扶持政策;实施扶优扶强工程,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和龙头企业。
新跨越
向建设千亿园区目标进发
2011年,全区(含良村和石炼化)实现工业总产值1240亿元,增长29%;总收入1653亿元,增长32%;利税166.78亿元,增长30%……2011年,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高新区谋划出了建设千亿园区的目标,并将今年作为建设千亿园区的攻坚年。
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赵拴文分析,经过20年的发展,高新区已逐渐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地,特别是生物医药产业,近期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可以说这是高新区的比较优势。
基于这样的认识,高新区提出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为快速发展奠定基础。按项目不同产业类别,全力推进华药总部、石药财富中心、以岭药业、石家庄四药总部等11个生物医药类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中山灯饰基地、博深工具、华海科技和统一集团等13个先进制造业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旭新光电、省电力科技产业园、石家庄电信、天山电子园等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保利集团、天山海世界二期、北国商城和五十四中二期等6个总部经济及服务业项目建设。
大力实施现有工业企业“对标行动”和“倍增计划”,促进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出台《石家庄高新区关于开展企业对标活动和实施企业倍增计划的奖励办法》,组织区内70家重点企业在技术改造、产品开发、转型升级、管理创新、队伍建设等方面分阶段分层次开展对标活动,争取以岭药业、维生药业、国祥运输等区内领军企业率先达到或接近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先河科技、华能金具等20-30家优势企业达到国内、省内先进水平。
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创建国家级特色产业园区。高新区还提出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制定国内外重点区域招商路线图,锁定重点区域的央企、国内行业百强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实现高层对接、高端招商;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增强园区自主创新能力,2011年高新区国家、省、市级中心总数争取达到60家以上,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使全区新标准高新技术企业数累计达到120家。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