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万多个基层预算单位已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义务教育中央专项资金拨到学校仅需几个工作日,基层每笔收支实时传输到财政部门
●今年所有中央预算单位和所有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都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财政部日前发出通知,明确了2011年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全面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一步扩大改革级次和范围,实现所有中央预算单位和所有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今年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推行的第十年。被称为一场“财政革命”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给我国预算执行管理制度带来了根本性变革,确立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在我国财政财务管理中的核心基础性地位。
财政收支由“中转”变“直达”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00年以前,我国没有设立专门的财政国库管理机构,对财政资金的收纳和拨付是一种粗放式管理,财政收入上缴和财政支出拨付通过征收机关和预算单位层层设立过渡性存款账户办理。有时候一笔预算内建设资金,从财政拨付到建设项目要经过七八个环节,不仅运行效率低,而且透明度差。财政资金以拨代支,预算单位钱花没花完、是否按规定使用,就不得而知了。
2001年,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启动。到2005年底,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方面,所有中央部门全部实施了改革;在非税收入收缴改革方面,所有中央部门都纳入了改革范围,并且有30多家中央部门实施了改革。
改革的另一重大突破,是对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中转环节多、周期长,资金拨付效率较低,一笔资金从中央到基层有时甚至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资金运行透明度不高,难以保障“专款专用”;缺乏有效监控,专项资金被截留、挤占、挪用等违规现象屡屡发生,成为每年审计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
2006年,我国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财政部决定以此为契机,率先对农村义务教育中央专项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令人欣喜和振奋的是,改革后,中央专项资金从中央财政拨到收款人或学校,整个过程仅需几个工作日便可完成,中央财政对整个资金支付过程可实时动态监控,对发现的违规问题及时作出处理,同时,还能及时掌握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预算分解下达、配套资金到位等情况。
2007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实现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通过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整合和简化税收征缴流程,实现了税款征缴电子化操作,使纳税人足不出户便可全天24小时享受安全、便捷、高效的缴税服务。
随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扎实有序推进,实现了财政资金运行由“中转”变为“直达”, 财政资金运行监控能力和使用效益大幅提高,基层预算单位每一笔收缴和支付信息,都可以实时传输到财政部门。同时,财政资金运行安全得到切实保障,通过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实现了财政部门对预算执行全过程的实时、明细和智能监控。
责任编辑:cprpw